最近,深圳市有关部门根据前不久召开的深圳市委全会精神,向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员会提交了新制订的《关于调整我市“十五”规划有关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相关指标的建议》。《建议》将原定的到200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的奋斗目标,调整为“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此外,《建议》还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具体指标数由原来的42项减少为38项,其中删除指标15项,新增指标11项。
在一些省、市纷纷提出要加快实现现代化进度的今天,深圳市委为何要调整实现现代化的进度和指标?就这个问题,记者最近采访了深圳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蒙敬杭。
蒙敬杭说,深圳调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度和指标,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是深圳市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对深圳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认真评估的基础上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为何这样说?因为,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深圳的经济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对照科学的发展观,深圳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早期的发展中,更多的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了对环境和水土资源的保护,出现了土地低效利用、环境遭受污染和局部生态被破坏等现象。从协调发展的要求看,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还未能同步,人口增长、社会治安、交通管理、卫生教育以及城乡平衡发展等问题的压力仍然较大。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深圳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原来坚持的发展观不够科学、确定的实现现代化的进度指标不够完善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切实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市委不仅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往后推延5年,而且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原有的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反思和修正,其突出的特征,就是不再单以GDP论英雄,而是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蒙敬杭还指出,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进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制定的规划不可能完全符合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当现代化的理论预期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时,正确的选择就是要调整我们的理论预期,使之不断地与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相符合。应当说,深圳市“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深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进度和指标体系,在当时是有相当的客观依据的,但在实际的执行中也暴露出了它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一面。经中期评估测算,“十五”计划纲要中制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4个方面42项指标体系,到2002年有14项指标已提前完成,有5项指标可望在2005年顺利实现,但仍有23项指标将很难如期完成,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方面的一些指标进展明显滞后。此外,“十五”规划还对制约深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许多因素特别是特区内外发展不平稳、城市人口结构不合理等估计不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深圳市委审时度势,郑重提出:“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深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进度和原有的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更真实地衡量现代化的实际进程。”
蒙敬杭还谈到,建设国际化城市,既要有量的积累,又要有质的飞跃。深圳过去提出2005年实现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00美元,调整实现现代化的进度和指标后,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11000美元,既有量的提高,又有质的进步,时间推迟了,标准更高了。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调整现代化的进度和指标后,得到了深圳各界的广泛认同,市民普遍反映,现在提出的现代化是更高标准的现代化,是振奋人心、备受鼓舞的现代化。可以确信,根据调整后的进度和指标为指导,深圳必将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