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学院创办于1973年。30多年来,湖北师范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景呈现出一片光明。2004年是学院的“建设发展年”,是学院继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尽快实现学院“三步走,创一流”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年。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回顾学院辉煌的历程,展望学院美好的前景,必将有助于弘扬湖师精神,争取更大发展,在新的世纪里,把学院建设得更加美好。
湖北师范学院过去的30年,是艰苦创业的30年,快速发展的30年,翻天覆地的30年,铸造辉煌的30年。在这30年中,学院实现了三次飞跃,发生了十大变化。
一、创立了华师黄石分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次飞跃。
1973年4月6日,经湖北省有关部门研究批准,将原设在大冶县黄金湖的华中师范学院大冶分院改名为华师黄石分院,移交给黄石市,实行省市双重领导。同年8月,学院正式以华师黄石分院的名义对外招生,当年共招收中文、数学两专业的新生70名。至此,湖北师范学院校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实现了——幼小的华师黄石分院在素有“江南明珠”之称的湖北省黄石市正式诞生!在随后的五年中,学院迅速地成长起来。所设专业由1973年仅有的中文、数学两个,到1978年增加到中文、数学、政治、英语、物理、化学共六个,学生由1973年的70人,到1978年增加到598人;第一幢教学大楼落成了,管理机构健全起来了,教学、科研、学术活动开展起来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院以人为本,不拘一格,广罗人才,教师队伍迅速的壮大起来。1973年仅有专任教师20余人,到1978年发展到了近200人,学院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更名为黄石师范学院,实现了由挂靠转为自办的第二次飞跃。
从1973年到1978年,学院由于自身的努力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关心和支持,形成了基本的规模,具备了一定的办学条件。为了让学院能更好地成长,国务院于1978年11月28日批准,将华中师范学院黄石分院改名为黄石师范学院。学院由原来依附华中师范学院变成独立自主办学。在1978年以后的七年中,学院获得了更加显著的发展。所设专业由1978年的中文、数学、政治、外语、物理、化学等六个,发展到1985年的中文、数学、政治、外语、物理、化学、历史、生物等八个。在校学生由1978年的589人发展到1985年的1459人,专任教师也由1978年的近200人,发展到1985年的260余人。
三、挂起了湖北师范学院的牌子,实现了由市属到省属的第三次飞跃。
从1978年到1985年,全院师生员工,乘改革之强劲东风,奋力拼搏,使学院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学院在湖北省的高校之中开始有了一席之地。为了扶植这所发展中的年轻的学校,1985年2月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黄石师范学院更为湖北师范学院,并决定将学院的规模扩大到3000人。
以上这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跃,有效的解决了湖北师范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等人心所向的突出问题,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好的机遇。建校30年来,在实现这三次飞跃的过程中,学院还发生了以下十个方面的巨大变化:
(一)学校的规模扩大了。一是学生规模扩大了。1973年,学院在校生总数仅有70人,今年在校生总数达到了9000人。二是学院的占地面积扩大了,1973年仅有近50余亩,而今年学院占地面积已达2000余亩。
(二)学科结构有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善。1973年,学院仅有中文、数学两个专业,时至今日,已经发展到了15个系,29个本科专业。从结构上讲,不仅有师范专业,而且非师范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覆盖了文、史、经、法、教、理、工等学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专业体系。从层次上讲,不仅由专科升为了本科,而且研究生的培养和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发展。2003年,学院又创办了二级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
(三)学院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衡量办学质量有很多的标准。但宏观地说就是三个指标:德、智、体。微观地说也有三个指标,就是毕业率、就业率、考研率。湖北师范学院从一开始创办就十分注重教学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思想也越来越先进,教学方式与方法也越来越科学,教学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因而,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高。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不少学生成为了各方面的栋梁之才。一次性就业率已达90%以上。在全省省属高校处于较前的地位。考研率也在不断提升,湖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认可并于200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四)学院的办学效益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一是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30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研究生和各类本专科生4万余人,这些毕业生战斗在各行各业,四面八方,对社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学院的科研活动也为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近五年来,完成科研成果近600项,发表论文2700篇,在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有近600篇,全院共出版专著120部。这些成果的形成和转化,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推动了省、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二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教职工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五)学院的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1973年,学院仅有专任教师20余人,到2003年,专任教师队伍达到了510人,其中教授64人,副教授203人,博士75人,硕士150人。“两高一低”(即高学历、高职称、低年龄)的教师队伍基本形成。在全院教师中,有5人被确定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7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5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8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7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8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9人、学术骨干20人。
(六)学生实现了招分两旺。从招生的范围看,1993年,生源仅限黄石和大冶地区,如今,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录取的第一志愿率也在逐年提高,近几年都在80%以上。从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历届的毕业生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同,每年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市都来学院要毕业生。2003年毕业生就业的一次到率达到了89%,高出了全省平均86.7%的水平,进入了全省的先进行列。
(七)学院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首先,固定资产在大幅度增长。1973年,靠2.4万元经费72把拐手椅起家,到2003年,学院固定资产总值已达到了2.5亿元。其二,设备总值也在大幅度增长。到2003年设备总值近5000万元。学院共配有电脑1511台,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生均标准。其三,校舍面积在大幅度增长。1973年,全院校舍面积仅6000平方米,到2004年,全院校舍面积已超过3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教学楼、运动场馆、图书馆等教学和生活用房的建成,使学院已具备现代化大学的气息。其四,学院藏书总数大幅度增加。到2004年,学院总藏书量已达到76万册,师生对学院现有的教学条件普遍都有着良好的反映。
(八)校园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73年,校园占地面积仅50余亩,到1997年也才242亩。目前校园内各种文化设施形成格局,周边环境得到整治,校园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一所洁、绿、亮、美的山水园林式的高校展现在人们面前。2003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和黄石市文明单位。
(九)学院地位在不断上升。其一,从招生批次看,1978年恢复高考时我院是属于第三批次招生的范围,2003年已进入全省和全国第二批招生学校的行列。其二,学院已成为湖北省属师范院校的排头兵。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的排位由上世纪70年代名不见经传,到2003年在全国591所本科院校中排序达到321位,在全国95所师范院校中排位达到44位。在湖北省31所本科院校中排位达到16位,在湖北省属23所本科院校中排位达到第8位。
(十)顺利接受并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师范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教育部组织的最权威的一次评估活动,它通过对学院12项一级指标、40项二级指标的全面考核评定学院办学水平。2002年5月,学院接受了教育部的这项合格评,并得以通过。专家们通过现场考核,对学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校有朝气,事业有人气,领导有正气,师生有士气,环境很秀气。评估的顺利通过,充分说明湖北师范学院具有较好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次飞跃、十大变化的实现,得益于各级党委、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同时也与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以学院自身的角度来总结,主要有如下八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30年来,湖北师范学院始终坚持组织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努力增强师生员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特别是引导干部职工和学生,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和理论是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注重“三个文明”一起抓,使学院始终脚踏实地的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
第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3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注重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课堂上,学院一直把“两课”(马列主义理论课、思想道德课)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认真地组织实施。在课外,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并与时俱进地推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三进”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健康成长。在智育方面,学院采取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地制定科学计划、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更新教材、不断改善教学条件等措施,保证了学生学习质量。在体育方面,学院通过坚持体育课,坚持每日早操,坚持每年一届运动会,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等活动,保证了学生身体上的健康成长。
第三,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营造了安定团结的教学氛围。在高校,没有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什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什么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统统都是一句空话。30年来,学院在这个方面态度明确,措施有力。学校的历届党委,都十分注重在师生中开展爱国爱校的教育,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进行干部群众、教师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和沟通。同时学院还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要求,为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都能以顾全大局的观念、良好的心态投身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第四,坚持把发展作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促进了学院的长足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30年来,学院历届党政班子和师生员工,一直都在寻求学院的发展机遇,致力于学院的规模的拓展和质量层次的提高,三次飞跃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学科建设的进步、教师队伍的壮大、学生规模的扩展以及校园范围和面貌的变化也充分的反映了这一点。
第五,坚持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1973年,28位拓荒者就是凭着两万元开办费、72把拐手椅、50余亩的办学条件开始艰苦创业的。30年来,经费不足、师资不足、空间不足等问题一直困绕着学院。但是全院师生员工一直都在迎难而上,发扬学院创立之初的那种昂扬向上、奋力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使学院得以一步一步地持续、快速、健康的往前发展。
第六,坚持教学工作在学院的中心地位。30年来,学院各届党政领导和师生员工都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应该始终把教学放在全院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一切都要服务于教学,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因此,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学院始终注意要求领导要服务教学,科研工作要服务教学,干部人事工作要服务教学,财务工作要服务教学,后勤工作要服务教学,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服务教学。由于坚持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较好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质量。
第七,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方针。“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没有大师,就不能称之为大学,没有一支拥有一定数量和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学院30年来一直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和90年代末期,学院在引进和培养教师方面都有很大的力度和很好的效果。办学之初,学院领导以卓越的远见和巨大的魄力,引进了一大批屈居各地的高水平教师。90年代末,学院又采用投入巨资培养年轻教师读硕读博的方式,培养了又一批“两高一低”的人才,同时创造条件使一大批功底深厚的教师得以解决正高、副高职称,使得学院的师资队伍今天能在省属院校中处于有口皆碑的境界。
第八,坚持党委的集体领导。加强党委对学院的集体领导,是办好学校的前提和保证。30年来学院的历届党委都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实施了对学院的集体领导。总结起来,各届党委虽然各自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不尽相同,但工作的方针是相同的,那就是实行“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所谓两手抓,就是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大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委的重要工作使命。30年来,各届党委都注意精心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学工作方面、服务群众方面、廉政建设方面都能发挥带头垂范的作用。与此同时,各届党委还十分注意抓大事,凡是关系到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和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提到党委会上来进行讨论,作出决策,组织实施。保证了学院的政治方向,保证了学院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也保证了学院的政治稳定。
湖北师范学院如何跟上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这是摆在学院党委和全院师生员工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此,我们的答案是,全院师生员工要继往开来,勇攀高峰,坚定不移地推进“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把湖北师院办成在全国省属师范院校中处于一流水平的湖北师范大学而奋斗。
(一)关于湖北师范学院“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所谓“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就是:第一步,在通过教育部对学院进行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基础上,正式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步,在申硕的同时,创造条件再上台阶,争取早日把学院更名为湖北师范大学。第三步,把学校建设成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一流水平的省属师范大学。
(二)实施“三步走,创一流”战略须着力构建“四大基石”。
第一,要着力抓好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学院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实行两个推进,一是由现有的院—系制朝校—院制方向推进。即学院将朝大学的层次推进,各系将朝院的方向推进,将现有的15个系部进行结构的调整,组建成若干个学院。二是由现有的以师范为主的学科结构,朝多科性的学科结构方向推进。在现有的29个专业的基础上,再上一批与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与社会事业紧密相关的专业,使学院的学科地位有进一步的提高。
科学研究是提升教学水平和层次、服务社会需求的推进器。学院决心在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奖项、专利申请、科研成果转化、科研论文发表(特别是争取有更多的论文在SCI、EI、ISTP和国内核心刊物上被收录)等方面动员全院教师和科研人员,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争取在数量上质量上有一个新的突破。通过狠抓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尽快提高学院的学术水平,为当前的申硕和今后的申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要着力抓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三步走”的目标能否实现,能否把学校办大办好,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按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例配齐我们的教师队伍,以保证教师有合适的工作量,进而保证教师的健康和学生培养的质量。二是要着力培植“两高一低”的教学骨干。三是要进一步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办法,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总之,必须下大功夫做好这一重点工作。
第三,要着力抓好扩大学生规模的工作。没有规模就没有社会效益,也没有经济效益。根据学校条件和社会需求,经请示湖北省教育厅同意,学院在2002年学生规模为7400人的基础上,2003年达到8500人,2004年将突破10000人,到2008年将达到15000人,2013年争取达到20000人。这个规模将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以后主要在提高层次、逐步减少本科生、增加硕士研究生上下功夫。有了这样的规模,学院的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学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四,要着力抓好解决学院的发展空间和校园环境的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学院的教师队伍和学生规模都在迅速扩大,制约学院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是办学空间。为了适应高教发展的形势,学院提出了“扩大办学空间,争创师范大学”的要求并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现在校园占地面积达到2000亩,并已拟定规划控制红线,现在要两手抓,一手抓规划的落实到位,一手抓详规的设计和工程建设,希望能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能把湖北师院的校园建成湖北省属院校一流的校园。
(三)构建四大基石,是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必要保障。
鲜花的盛开要靠辛勤的汗水浇灌,目标的实现要靠全院的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一,要加强学习,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确保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湖北师范学院,有上万名师生员工,要想干成干好几件事情,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是不行的。因此,各级组织必须带领大家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教学科研和建设发展的良好环境。有了这种政治保障,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第二,要坚持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廉洁奉公的用人标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一定要认真贯彻《党政干部任用和选拔条例》配好各级领导班子。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指导我们的组织工作,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指导我们的党建工作。要求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群众纪律,全心全意地当好人民公仆。只有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扎扎实实地得以推进并获得成功。
第三,要坚持了解民心,尊重民意,深化改革,依法治校,提供强有力的法制和政策保证。要实现学院的奋斗目标,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全院师生员工的热爱湖师、建设湖师的积极性,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而要把大家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又靠什么呢?靠的就是深化改革,制定科学合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政策,并用制度化的手段予以保证。如重点学科扶植政策、科研奖励政策、分配政策、职称评定政策、住房政策等都是至关重的。没有好的政策,没有好的落实政策的机制,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是调动不起来的,即使一时调动起来了,也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
第四,依法创收,精心理财,增收节支,合理安排,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工资发放、教学科研、工程建设、活动开展都需要大量的经费。要想学院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准备大量的经费。因此,学院方方面面都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一是要依法创收,包括争取上面的足额拨款,按政策规定做好学生收费工作,争取横向的科研经费,创办第三产业以及接纳校友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捐赠等。二是要适当争取银行贷款,搞建设,特别是搞大规模的建设,没有一定数量的贷款是不行的。只要投入有产出,有效益,必要的贷款是应该的。三是要增收节支,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既不能动用教育经费去给职工发放工资福利,也不能拿给职工发放工资福利的钱去搞建设。只要安排得好,一定会使各方都得到兼顾,使学院得到快速发展。
第五,要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改善服务,增进效益,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使学院能正常运转并加快发展,没有良好的后勤保障是绝对不行的。一是要精心选准服务项目,全面占领学院的后勤服务市场。二是要精心研究如何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三是要精心研究后勤用人和分配机制,调动后勤人员改善服务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人力物力。四是要精心研究如何合理收费,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学院减轻负担。学院则对后勤要进行精心的指导,热情的支持,对必要的项目还要放水养鱼,扶上马送一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工作作风,发扬湖师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再攀高峰,为把湖师建成现代化的省属一流的师范大学而再立新功,再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