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渐失市场

2004-03-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日两国是友好近邻,但受个别右翼文人和政治家的煽动,日本曾先后出现过形形色色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不仅混淆了日本舆论,也为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据日本《世界》杂志总编冈本厚归纳统计,“中国威胁论”大致可分为三类 军事方面的威胁论,包括历史问题、冷

战思维等;经济方面的威胁论,包括担心被中国经济实力超越的恐慌、中国经济崛起可能引起日本经济“空心化”的担忧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威胁论,包括在日中国人犯罪、进口的中国蔬菜残留农药对人体造成危害、非典危害等。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两国人民交往的逐渐深入和日本媒体的客观宣传,许多“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逐一在日本失去了市场。特别是在经济威胁论方面,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早已被“机遇论”和“挑战论”等所代替。这方面,小泉首相曾经带过好头,两年前他在参加博鳌经济论坛时说过,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日本来说,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日本内阁最近公布的经济统计显示,2003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正增长,其中起拉动作用的是对外出口,增长幅度为4.2%,远远高于家庭消费0.8%的增幅。而在2003年度的对外出口中,日本对包括大陆和香港在内的中国经济圈的出口总额为10万亿日元,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0%。相比之下,作为日本传统的最大贸易出口国,日本对美国出口却出现大幅度下滑。在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日本对华贸易急剧增长的历程后,日本共同社以“中国从威胁变成了救世主”为题明确指出,日本过去一直把中国看作是导致日国内产业“空心化”的威胁,而现在的中国正在成为日本经济的“救世主”。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而且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其魅力越来越大。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关志雄更是“中国威胁论”的积极“灭火”者。他利用一切场合大声疾呼,中日经济关系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关志雄指出,2003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需求”拉动的结果。特别是在钢铁、建筑机械、通信设备等方面,中国需求的大幅度增加,给日本经济注入了活力。日本经济新闻社评论员后藤康浩指出,目前,日本在海外的制造业总值已经达到日本制造业总量的近40%,要正确评价日本经济实力,不能只看国内生产总值,更要看国民生产总值。在日本海外生产总值中,中国部分所占比重增加最快,已达到18% 20%。随着中日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密切,两国经济正在走向双赢。

不过,人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尽管“中国威胁论”正在从口头上逐渐消失,但在部分日本人心里却依然存在。有报道说,最近日本几大家电产业联合幕后捣鬼,撺掇美国一家小公司状告中国家电产业对美国市场进行倾销。对这种短视行为,关志雄早就做过尖锐的批驳。他把中日两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构成形象地比作两座大山,构成日本富士山的主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如汽车、半导体等;构成中国喜马拉雅山的主要是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等。两国出口产品中重叠的部分只是两山山脚交汇的一小部分,所占比例不大,根本不会对日本产品构成威胁。说喜马拉雅山会覆盖富士山,只不过是杞人忧天。如今,一些在中国已获巨大经济利益的日本家电企业,却还在中国威胁论上做文章,说明要想将这一谬论彻底清除,还需中日两国各界共同作出不懈努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