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文虽然同根,但是性质还是有区别的。它们有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作用。科学家研究客观事物时(即使研究对象是人的生理或心理状态),总是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地位,寻求对象的客观规律。人文却不然,强调以人为本,把人自己作为关怀对象,研究和表现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和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是在研究对象之外研究,人文则是把自己放在研究对象之中研究和表现。同一事物,从科学或人文的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看法。妙的是,它们并不矛盾,而是互相补充,都符合真、善、美的标准。举个例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和力学规律,很好地解释了许多自然现象,如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决定了四季的气候,地面的风雨形成了江河湖海,月亮的盈亏圆缺引起了潮涨潮落等;使人体会到科学的真实和美妙。文学家却从同样一些现象看出了另外一种真切、另外一种美。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不也是从春水、江流、海潮和明月引发出来的吗?给予我们的却是另外一种境界的美感和实在。又如柳宗元写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是对雪景的描写,后两句却使人进入另外一层意境,产生另外一番感触。经过诗人的渲染,大自然的真更加浮现了,美更加深化了。
科学是不断进步的,它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也可能带来危害。如科学进步减轻了人类的劳动,但加大了能源的需求,导致越来越重的环境污染。预计到2020年时,我国将需要30亿到40亿吨标准煤的能源。煤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酸雨的环境污染是可怕的。人文关怀使我们不得不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其实,人文关怀不仅涉及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涉及到人的素质。就拿进行科学研究来说,要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不仅要求工作者具备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还要求他们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提倡科学道德、坚定探索意志、进行团队合作。这些都是优良的人文素质,它们对于促进整个科学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人文关怀,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不一定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更谈不上为人类、为社会造福。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精神,不尊重科学规律,人文关怀也很难到位,无法顺利实现。所以,我们要的是:人文化的科学和科学化的人文。(作者系中科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