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校园共建文献馆势在必行

2004-03-1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听说学校争取到了一笔基建投资,图书馆长递上了申请报告,档案馆长交来了建设方案,校史陈列馆又呈上了设计草图。看初步预算,这三个馆基建要拿下来,得2200多万元。后来将三个馆合建在一起,只用了1400万元,而且少用了两块地。其实,图书馆、档案馆、陈列馆不仅可以建在一起,而且完全可以合并为一个馆。

在古代,档案、图书与史料同出一源,称为典籍,由史官主管,真可谓“三百年前是一家”。随着造纸和印刷等技术的发明,导致图书超越了原始记录的界限,从档案中分化出来。后来又利用档案史料,办起了陈列馆。高校仿照各级地方的做法,也搞起了“大而全”,分设几个馆。

其实,高校的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本钱”都是文献,只是图书以公开出版物为主,档案以本单位形成的文字、图表、照片、声像、电子文件等材料为主,校史以反映本校发展历史的档案材料与相关实物为主。无论图书、档案,还是校史材料,本质都是文献信息,只不过档案与校史材料侧重于原始信息和内部信息,图书侧重于加工信息和外部信息。而且目的与作用也基本一致,都是为了贮存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供文献信息,为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服务。仔细考察其业务工作,他们在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上也很相近,其主要环节离不开采集、整理、编目、保护、利用。都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声像视听技术与缩微复制技术,进行文献保存与开发。

既然各馆管理对象与方法、工作职能与目标相同,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合并起来。文献是它们的共同属性,合并为文献馆实在大有好处,而且势在必行。

首先,有利于节约经费和人力。以本文开头说的那所高校为例,建一个文献馆代替三个馆,一所高校可节约800万元,我国6000多所高校中有三分之一这样做,2000所高校可节约投资160亿。不容置疑,一个“庙”比三个“庙”,管理成本要低得多,三馆合一可减少一些行政人员,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文献采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等具体业务环节,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开辟更多的服务领域。合并起来还能合理使用人才:文献的科学保护、翻译编研、展览制作和数字化,需要不同学科和技能的专门人才,目前高校档案馆、图书馆、校史馆这些人才普遍短缺,如果三个馆的人才聚集到一起,用其所长,人才的匮乏会得到缓解。

其次,有益于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某著名科学家回母校“探亲”,带回了他用大半辈子心血写成的科技著作一套,档案馆、图书馆、校史馆都争着要,科学家只好再弄来两套。高校还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校编印的年鉴、校史、重要书刊,按照各自的职能,各馆都要收集、保存,但这样一来就浪费了人力物力。如果只有一套还不好办,放在档案馆,你去图书馆、校史馆,就会查不到。合并为文献馆,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能够避免在文献资源建设上的矛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