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本版特开辟“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专栏,欢迎广大社科界专家学者就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及如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发表看法。——编者
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
《意见》强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党的领导下,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但其战略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
第一,克服“忽视”思想,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两个不可替代”。有的同志认为,科教兴国的“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没有多大实际用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理论创新和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在充分认识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科学在科教兴国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中“两个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在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上,哲学社会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作用不可替代。自然科学认识自然规律,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使自然造福于人类;哲学社会科学则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翅膀。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自然科学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认识自然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知识基础的作用。同时,也应认识到,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功能主要表现在为自然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提供价值观的判断,并通过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指导社会实践,来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不仅起着鸟之翼、车之轮的作用,而且起着鸟之脑和车之头的作用。其次,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对“三个文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比如,在物质文明建设中,要依靠管理科学的研究和成果。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协作、管理和指挥的科学,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管理是否科学,其结果会是大不相同的;劳动者的素质、积极性如何培养和利用,也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那是不可想象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传承、正确理想信念的确立、人的全面发展及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巩固与增强,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第二,克服“轻视”思想,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和功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即人本身,是有意识、感情、动机、利益的。研究主体的这些特性,必然会反映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同时也必然反映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观点中来。这为我们认识世界、辨别正谬、探索真理增加了难度。但这决不意味着历史发展可以被某些人的主观臆想所支配。与研究并揭示自然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相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是更为艰难复杂的科学。一些西方学者正是以社会科学这一特殊的复杂性来否定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客观性,从而否定社会规律的客观存在和唯物史观,并最终否定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科学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争取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方向。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实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相继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这些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历史证明,哲学社会科学是轻视不得、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性是违背不得的。
第三,克服“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危险”的思想,深刻认识加强领导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无论是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还是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无法脱离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解决理论认识和思维的方向与方法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我国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大多同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加强干部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前提和关键。加强干部队伍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是提高全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水平的前提和关键。应当看到,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是十分重要的,对领导干部尤为重要。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带头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战略地位的认识,既要带头注意学习、更新自然科学知识,又要带头注意学习、更新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只有这两种知识都比较丰富了,才能够善于讲政治,善于驾驭复杂局势,从宏观上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不断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从而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未来,把握我们党、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其鲜明的阶级性。所以,各级领导任何时候都必须教育和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毫不动摇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地了解社会,不仅要了解中国社会,还要全面了解世界;不仅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即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努力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在研究和解决重大课题的过程中,既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新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作。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须教育和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坚持“二为”方向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为人民服务,就是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也是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根本价值目标。离开了为人民服务,哲学社会科学就失去了目标。在当今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然落实到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应该说,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贯彻“双百”方针加大支持和领导力度
《意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申这一方针,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坚持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双百”方针,是遵循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规律及人类认识规律的必然要求。坚持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就要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规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各门知识之间尽管存在许多共同性,但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研究的学科和对象不同,研究的角度、方法、手段不同,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有所不同;特别是由于研究者世界观、方法论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也可能得出迥然相异的结论来。众所周知,权力和权威并不是真理的标准,认识、判断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要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发展真理,就必须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
坚持“双百”方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真理,也是开放和发展的体系。这种理论品格,使得马克思主义从不惧怕批评,并从来欢迎各种批评。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开放的环境和与谬误的斗争中说服群众、掌握群众,并获得新的发展,才能实现自身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进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双百”方针不但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会加强。
坚持“双百”方针,也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在新时期履行历史职责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现成的办法可资借鉴,必须寻找新途径,必须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懈的探索。这就更加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作用,更加需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以利形成健康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和生动积极的创新局面。
坚持“双百”方针,是借鉴和汲取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同时又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厚土壤。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决不割断历史。我们坚决反对厚古非今的复古主义和国粹主义,同时也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西方优秀文化,我们也要大胆学习、借鉴。我们坚决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同时也反对盲目排外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意见》指出,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应当看到,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理论联系实际,潜心研究,大胆探索,推出了一批对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还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成果转化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经费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一句话,要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持和领导力度。
社会科学研究手段的现代化,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必须改变社会科学研究仅仅依靠“一支笔、一张纸”的局面。事实上,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早已大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应用学科研究,经常需要大量的社会调查、统计、数据计算、分析,没有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设备,根本无法得出准确的研究结论。自然科学做实验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社会科学做的是社会实验,同样需要大量投入。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中国社科院的讲话中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哲学社会科学尤其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的运用。这些都需要各级政府的必要投入。
为拓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需经费的渠道,有必要继续扩大与国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继续争取必要的研究经费。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经费困难,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接受国外资助,致使有的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受到限制。哲学社会科学有阶级性,其表述和表现形式有鲜明的民族性。如果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导权变相操纵在国外出资者手里,势必会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对这一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寻找稳妥的解决办法。
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持和领导是多方面的,除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外,还包括认真研究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律,改进领导方式,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全面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认真探索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科研管理新体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重视他们的研究成果,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等等。各级领导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重视并动员引导全党和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各级领导乃至全党、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是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