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命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对我国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发展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由贫困到
发展观的不科学还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弊病:对现代化理解肤浅,标准定得太低;把GDP的增幅作为政府与干部政绩考核的硬指标;用行政推动、政府干预和“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推动GDP增长,重复建设,盲目投资。
由此看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把握现代化的科学标准密不可分,对现代化的标准掌握不准,所制订的发展规划、目标就会是片面、甚至错误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以上、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于12% 15%、非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在70%以上”等十项现代化标准的度量指标。英克尔斯指标因其简明而且数据可测曾被广泛应用,亦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参照指标。但是,20世纪80 90年代以后,高科技革命的兴起迅速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质量和速度,现代化的标准大大提高。相比较而言,英克尔斯指标中缺乏新世纪现代化标准的内容,也没能把握新经济时代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英克尔斯指标视作过时标准,或称为传统工业时代现代化的最低标准。但是,我国不少地方仍把该指标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标准,产生了许多误导与误解,认为现代化就是经济发展,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并不需要多少时间……于是,各地拼命上项目、搞投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发展却严重滞后;不少地方政府把本地实现现代化的时间不断缩短,“提前”、“率先”成为时髦的口号。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现代化标准的变化与提高缺乏了解。如果按照英克尔斯指标来评价,我国目前的现代化实现程度已达72%的水平,这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认为自己可以“提前”或“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是,如果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现代化实现程度仅相当于其平均水平的40%,误差达30个百分点!如果我们仍然将落后视为先进,拉大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差距,那就不仅是无知的自我安慰,还会导致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失衡,这不仅会葬送经济发展的成果,还会引发激烈的社会矛盾,乃至断送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仅要实现以英克尔斯指标为代表的传统工业时代的标准,还要在此基础上达到信息时代的标准。信息时代的现代化标准虽然现在尚无统一的或国际公认的标准,但考察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可以发现,人均GDP、工业化指数已不再是主要衡量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共同富裕的程度、社会文明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等指标正逐渐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宏观性、综合性和统一性度量标准。此外,人口自然增长率、能源或资源消耗程度、社会腐败指数和刑事案件发案率等也是反映上述指标综合效益的辅助性指标。这些指标的合理内核就是强调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和谐统筹持续发展,这是人类文明程度提升的表现,也是现代化的真谛所在。现在,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以“五个统筹”的原则来指导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正是我党与时俱进的先进性的重要表现;也只有在科学的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