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南方之强”走向着眼世界

2004-03-2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厦门大学是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建校之初,陈嘉庚先生即把“南方之强”作为发展目标。这个“南方”不仅指中国南方,还包括西南太平洋、东南亚,并从这里走向世界。之后,一代又一代厦大人为着这一目标,自强不息,前仆后继。如今厦门大学已经走出了一条“着眼世界、凸显特色、立足特区”的开放式办学

之路。透过厦门人赋予厦大的“三个别称”,我们看到了厦大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

别称一: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厦门大学建校之初,就在世界范围内广聘名师,建立了较为齐全的学科。在厦大校史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林语堂等一大批名人的身影。尽管时光荏苒,但厦大“大学之大者,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精神不仅没变,而且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厦大讲座的记录上,记者看到一批名师学者的名字: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立纲,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会长林晖,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中国国际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支志明以及杜维明、杨汝万、张信刚等。厦大国际科研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它与美国旧金山大学2003年开始联合培养环境管理硕士;与美国名校康奈尔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重点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先进行学术合作与交流,再向其他学科延伸;与韩国著名综合性大学梨花女子大学也在不久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互派教师、学生,开展项目合作,互换资料等。目前,厦大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地区的69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此外,每年均有300多人次赴国 境 外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进修、讲学等。

别称二:一座连接海峡两岸的桥

厦门面对台湾,对台文化合作与交流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厦门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努力突出办学特色。

1995年厦大与台湾淡江大学签订两岸高校第一份交流协议书。随后又与台湾东海大学签订《学术暨教育学术交流备忘录》,并举办了10多次两岸学术研讨会和交流互访。这些举措拉开了对台学术合作与交流的的序幕。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目前,厦大台湾研究所已与台湾地区24所高校、63个研究所和34家媒体建立了学术联系。

厦门大学在办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凸显办学特色。厦门位于日本到新加坡这一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迅速的“走廊”中间,厦大注重这一特点,通过加强学术交流等渠道吸收和创新高科技,加强与东南亚的交流与合作。东南亚是华侨、海外华人最多的地区。厦大海外教育学院是国家的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随着国际上汉语热的兴起,厦大已经成为东南亚及其他地方的海外华裔学习华文的首选地方之一。

别称三:厦门招商引资最美的一张名片

厦门是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厦门大学通过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主动为企业培养各种技术人员等渠道,积极配合厦门市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使厦门市成功地引进了柯达、戴尔等一大批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厦门市市长张昌平为此称赞厦门大学是“厦门招商引资最美的一张名片”。

厦门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地处特区的重点大学。长期以来,厦大积极主动融入南方各省,特别是福建、厦门改革开放的洪流,成了福建、厦门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有力“助推器”。近十年来,厦大承担了福建省各地市特别是厦门市各类软科学课题30多项。在自然科学方面承担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418项,在人文科学方面承担委托项目196项。这些项目的完成与实施,为地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厦大还特别为厦门市建设“航空城”和“信息港”而开设“飞机维修专业”和“通讯工程专业”,及时帮助该市解决了飞机维修和通讯方面人才紧缺的问题。如今厦门大学已与厦门经济特区融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这种关系正如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郑立中所说:“厦门因厦大而增色添辉,厦大因厦门而独树一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