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要有人文关怀
北京大学中国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和,曾经做过一个设计主题,叫“竹化城市”。“当时我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想用竹子那种取之自然、回归自然、‘既是材料又是风景’的内涵,来阐释我的建筑哲学中的环保理念。虽然当代城市不可能用竹子来建造,但是,在建筑中,倡导
同样持此想法的是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俞孔坚。他的设计理念是“建筑一定要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尽量不要对环境形成压迫,既要让人有舒适感,也要让环境有‘舒适感’”。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钢筋、水泥、玻璃、瓷砖等“常规”、通用建材的泛滥,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给人制造了强大的压迫感。同时由于现代交通的发达,当前的城市已经与过去城市有着显著的区别。另一位建筑师说 “过去,城市是完全可以步行的。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了二环三环四环。这样的‘城市主干道’,实际上只完成单一的机动车交通的功能,人们已经不可能在这上面随意散步和行走。因此,城市实际上给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块小区。表面上这个城市很大,实际上很小,过去城市具有的的那种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反而渐渐丧失了。”
北京建筑设计院院长朱小地说,建筑师在做建筑设计时,不能光考虑用材如何,外观如何,立面如何,内装修如何,也应该考虑这个建筑是否与周围相协调,是否与这个区域的发展方向相吻合,是否与人的本性相适应,是否与环境融洽。“所以,建筑师绝不能只是个画图专家,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文关怀精神――尤其是对自然的关怀,对延续传统文化的关怀。”
建材,得通过认证
即使“设计关”过了,建筑用材上也时常让人困惑 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才称得上“绿色” 我国从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ISO14020系列标准》,以指导公众的绿色消费。而对消费者来说,在购买绿色家装建材时,需要认清中国环境标志的“十环”图标,这是鉴别“绿色产品”真伪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据统计,获得认证后的绿色产品企业将会平均提高5%的利润,有10%―20%的企业会有翻番的利润增加,这使一些企业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贴个绿色标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长夏青教授多次呼吁绿色产品认证也要打假,而假冒绿色产品单位主要集中在建筑装饰等行业。他说,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实质上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比如,产品原材料使用要考虑资源保护,生产中采用无废少废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废弃物处理要考虑产品的循环利用价值;它与同类产品相比,要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达到“质量与环保双赢”。
夏青指出,建设部前不久发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对10种“室内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提出了标准,但这只是最低的市场准入标准,而“绿色认证标准”要比该标准高得多。一些建材企业只把达到“国标”的产品冠以“绿色”来蒙骗消费者。对此,消费者应注意鉴别;把握不准的,可拿到各地的绿色产品检测中心鉴定。
运行,要注重节能
房子建好后,搬进去,很少再有人考虑它在运行中是否“绿色”。现在的建筑,多半是“百年工程”,这么长时间内,这座房子的“日常行为”,该怎么样才“绿色”呢
专家说,首先,它得节能。建筑节能分为两大类,一是房屋本身是否是节能建筑;二是房屋内的家电等是否采用了节能措施。
今年2月,建设部印发了《建设部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 小区 管理办法》,以推动全国建筑节能工作。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会长涂逢祥说,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 20亿平方米,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接近2000年数量的2倍。遗憾的是,不仅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筑的3倍以上。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庆一教授说,北京正在推广65%的节能标准,上海正在普及节能50%的建筑标准。但在全国的很多地方,建筑节能的意识还很淡薄。尤其是消费者,由于大量的人正处在“住房改善期”,住房的这种“消费饥渴”导致他们根本不会主动向开发商提问 我的建筑是不是节能建筑。从主管单位来说,也不太可能实施“一票否决”,坚决抵制不符合节能标准的建筑。这都给建筑的长期使用埋下了“耗能隐患”。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研究所所长李爱仙说,家电节能措施说起来很简单,一是大力推广使用贴有“节能标志”的家电产品。二是尽量少使用高耗产品,比如空调,使用变频空调、节能空调或者尽可能不使用空调;电视机不看时,别让其处于“待机状态”。三是采用新型可再生能源产品,比如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建筑多采用自然通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