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中原,经济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和客座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兼
职教授。1991~1992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进修西方经济学和转轨经济学。曾在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和国务院研究室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请谈一谈提出这一问题的背景和它的现实意义。
卢中原(以下简称“卢”)从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率基本稳定在8%以上,经济增长已经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回落状态,进入新一轮全面回升的阶段。去年,我国经济尽管受到伊拉克战争、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和国内非典疫情的冲击,但全年仍取得了经济增长9.1%这一出人意料的好成绩。表明我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保持了平稳健康的良好走势。
在这一轮经济快速增长中,由市场导向的、内在周期性扩张因素显著增强,民间投资加速启动,投资增长的市场化基础日益稳固,对扩张性政策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中既有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困难等老问题,也有投资规模过大,能源、运输和重要原材料供求关系紧张,粮食减产,物价上涨的趋势比较明显、资源约束与产能过剩的结构性失衡等新问题开始凸现。
当前经济回升的好势头来之不易,应当备加珍惜。回升期必然伴随着经济的波动,带来不稳定因素,包括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目前上述存在的问题还是局部的或隐性的,但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和引导,则可能演化成全局性的矛盾,使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因此我们要认清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做到适时、适度、有力、有效。当务之急应当加快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机制和手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方向、力度和重点,妥善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记: 您认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卢:在时机把握上,关键在于做到及时预调,既不应放任自流,也不要过早出招,反应过度;在力度上,尽可能做到小步有序,灵活运用各项措施,做到对症下药,避免一刀切、急刹车式的紧缩式调控;手段上,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弱化政府刺激经济发展的行为;调节重点上,应当更加关注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结构优化等中长期目标,把着力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
记:今年我国拟发行建设国债1100亿元,比上年减少了300亿元,这是否意味着国家在财政政策上有收缩的倾向?
卢:今年我国经济建设依然要本着扩大内需的原则,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建设国债就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社会投资比重逐渐加大,发债规模将逐步缩小。应当强调的是,与以往财政政策内容不同,今年的财政政策重点从扩大投资,单纯靠发放国债刺激需求转向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容上来,包括增加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的投入;以及支持农业、西部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强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力度等,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在社会发展和加强薄弱环节上。
记:有人认为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有潜在通货膨胀的压力,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卢: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原材料供给紧张,价格上涨。投资适当地增长可以刺激市场活跃度,提高企业利润;但增长过快就有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需引起注意。
应当说,依靠市场潜在动力激发投资增长是一种有益的,可持续的增长,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投融资活动的干预过多,在市场需求升温、投资预期变好时,行政主导的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情况可能强化,从而导致经济增长质量下降,加剧财政和金融风险。
解决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主要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引导和调控。包括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加强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正确引导投资方向;抓紧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尤其对在涉及公共利益的质量、安全、环保、卫生检疫等方面不符合标准的项目不予开工;加强信贷管理,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银行不提供贷款;严肃税制,坚决禁止和纠正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为等。在投资审批上,要进一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严格界定政府的投资职能,让民间投资主体在投融资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健全各类投资主体包括政府的风险责任管理,杜绝盲目投资。通过这些措施,努力使投资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投资总规模保持合理水平,投资效益得到提高。
记:与投资相比,目前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偏低。这种情况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如何协调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卢:去年全年我国投资增长了26.7%,而消费只增长了9%,低于投资的增长,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投资过大易导致通货膨胀,抑制消费,不利于国内需求的稳定扩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也是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
1998年以来,我国重工业增长有加速趋势,去年重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这主要是由钢铁、橡胶、化工等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拉动的,表明我国已进入新一轮重工业化时期。在这个阶段,随着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产业转移,投资的比重很难降下来;估计等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后,第三产业逐渐取代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投资的比重会慢慢降低。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人为限制投资的增长,要注意引导和改善;另一方面要有步骤地将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鼓励消费增长。首先要以城市为重点进一步拓展消费领域,增强消费热点的带动效应和扩散效应,加快发展工业品消费和服务类消费,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大力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其次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增强居民的安全感,改善居民的支出预期,鼓励居民增加即期消费,逐步扭转居民传统的储蓄倾向;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特别是加大对农民减负增收的支持力度;四是继续整顿市场的经济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