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代词学文献的搜集和利用

2004-04-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水云 我有话说

清代词学文献种类繁多,数量可观,但庋藏分散,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汇集一个时期的作品总集,一般研究者了解和搜集清代词学文献,主要依赖各类丛书和以单行本形式出现的别集、总集或选集。

清代词学文献搜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从现代学术研究的角度看,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清代词学文献的学术价值呢 我认

为,在利用清代词学文献过程中必须从校勘、史料、思想三个方面来考察它的文献价值。首先应该注意它的可信度,从清人词集及它的作者归属看,它没有唐宋词文献那么复杂,但由清人编纂的唐宋词选及各种词话,在唐宋词的作者及作品归属问题上应慎重而行。即使是曾做过校勘考证工作的朱彝尊《词综》,也还有不少疏漏之处。据焦循《雕菰楼词话》可知,《词综》所选张可久之《风入松》,将原作“双双为我留连”改为“双双燕、为我留连”。又《人月圆》“一片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诗愁”被改为“闲愁”等。这种随意改动的情况,在清代词话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引用前人的材料既不注其出处,又随意割裂原文,或是张冠李戴,误传词作。唐圭璋先生编《词话丛编》时已深刻地认识到这点,他说:“沈雄《古今词话》、《历代诗余》、《词林纪事》所引宋人之书,必须查考宋人原始材料,决不可信清人之误引。”

清代词学文献既有专门性的总集或别集,也有以各种形式附于文集或诗集中,各种文献之间还有某种程度的互补性。比如清初有很多地域性的词选,如《松陵绝妙词选》、《柳洲词选》、《西陵词选》、《荆溪词初集》、《清平初选后集》等等,这些词选辑录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词家词作,它对后代研究者了解清初江浙词坛的繁荣景观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更重要的是有的词家因为思想的变化,后来在编辑自己的文集时往往会删除早期的作品,如朱彝尊早年的《眉匠词》便为《曝书亭集》所未收,其实从《眉匠词》看他是从学柳永、周邦彦入手,决不是通常所说的那样对柳永、周邦彦持否定态度。陈维崧以词风近似稼轩而知名,但他早年曾从陈子龙习填词,还多次参加过王士祯在扬州主持的倡和活动,这一时期的词作亦多为冶艳之篇,被收入邹祗谟所编的《倚声初集》。直到康熙七年他到京师,因求仕不成,胸中压抑郁闷,才转而学稼轩,有豪放逸宕之气。如果像《眉匠词》、《倚声初集》这样的词籍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就无法了解到清初词坛创作的真实情况。清代的出版业十分发达,有些经济上稍微宽裕的作者,当他的作品达到一定数量时即付梓行世,因此在清代出现有的人有多部词集传世的特殊现象。如周在浚有《花之词》、《梨庄词》,陈维崧有《乌丝集》、《湖海楼词》、《陈检讨词钞》等,这些词集全面地展示了一位词人创作和思想方面的发展轨迹。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有些词话里不但记录了作者的创作动机,还转录或摘录了不少如今已经失传或很难搜集到的词学文献,如谢章铤的《赌棋山庄词话》中就保存了这样的清代词学文献,有的是记录词家词作,有的是描述创作背景,有的是抄录他人的词集序跋,这些文献的史料价值无疑是宝贵而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对今天的研究者来说,搜集整理清代词学文献主要是看重它的思想价值。周济说:“感慨所寄,不过盛衰;或绸缪未雨,或太息厝薪,或己溺己饥,或独清独醒,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见事多,识理透,可为后人论世之资。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 《介存斋论词杂著》 清代的作者将当时的历史和自己的心态,真实地记录在自己所创作的文本里,后代的研究者通过阅读清词文本可了解清代社会的历史和人的心态状况。

我认为,清代词学文献在思想性方面有以下几点学术价值:一是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清代是文字狱十分猖獗的时代,但却从未出现过以填词而被发落或关进监狱的,这是因为词以其“小道”“末技”的地位向来不为人所重视,故而成为清代文人抒写自己性灵的重要载体,成为了解文人真实心理世界的一面镜子。二是全面地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风俗世情,清词较之宋词的一个重大突破是题材的广泛性,在清词的世界里有“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的时政大事,以及故国之痛、民生疾苦、天灾人祸、战争动乱、洋人入侵、贬谪充军、贫富不均、科举考试、黄河决堤、壮丽山河、天上仙境、民族风情、历史人物、历史陈迹、题画咏物、胸中块垒等等,以及日常生活细致、天伦之乐、朋友情谊、两地相思等。” 汪泰陵《清词选注前言》 三是深刻地反映了清代词学思想发展的特殊性,清词的发展与时代有同步的一方面,也有不同的一方面,在近代曾经出现过“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惟独没有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词界革命,在诗、文、小说蓬勃发展的时候,它继续坚守着“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唱着“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老调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古代文学传统坚守的最后一块领地,这些都可以从大量的清代词学文献里得到印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