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解读《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4-04-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廖文辉 我有话说

教育部经深入调研制定的《2003 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经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后,在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委、各省 区、市 政府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3月3日由国务院正式批转下发。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

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这充分反映了新一届政府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信心。《行动计划》作为今后5年全国教育工作的一个总体性计划,指导性、操作性也很强,认真学习宣传、全面实施《行动计划》,是需要各级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何制定新一轮《行动计划》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个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面对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及其演变趋势,我们清醒地看到,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一个根本的措施就是,必须极大地增强科技和教育的推动作用,极大地加快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地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人才竞争优势。这就要在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真正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切实重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人才资源开发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国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教育决策,特别是其中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5年来取得显著成效,为世纪之交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毕竟是在经济实力不强的条件下支撑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并将长期存在。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投入不足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教育观念、培养模式乃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存在着许多问题,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水平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手段与发达国家差距有拉大的危险,终身教育体系框架尚未形成。可以说,从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多方面需要来看,我国教育依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此,新一轮《行动计划》的出台显得十分及时和必要。

如何制定新一轮《行动计划》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强调了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并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方针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阐述都为制定和实施新一轮《行动计划》指明了方向。

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就必须把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作为建设公共财政体制的重点。制定和实施新一轮《行动计划》,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心,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增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和支持教育事业的法定责任,进而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满足公共教育需求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通过实施新一轮《行动计划》,大胆探索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开辟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克服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学校制度的创新;抓住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促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汲取国外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教育的竞争力;加快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在发展、改革和开放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和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新一轮《行动计划》是教育系统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谋划发展、规划未来的智慧结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施工蓝图,是在成功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上实现教育新跨越的行动方略。

怎样实施新一轮《行动计划》

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实现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教育系统提出的三大历史性任务。教育部部长周济介绍说,其核心内容归纳起来就是 坚持“一个宗旨”、实现“三项任务”和“八字方针”。

坚持一个宗旨,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教育系统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实现三大任务 一是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二是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三是促进教育同科技和经济、同文化和社会的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知识贡献。实事求是地说,三大历史性任务是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组成部分,在近五年中不可能全部实现,但是我们要为实现三大任务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贯彻八字方针,即“巩固、深化、提高、发展”,这是贯穿于新一轮《行动计划》的一条主线。一是巩固成果,充分总结第一轮《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教育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二是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坚持整体配套、重点推进;三是提高质量,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四是持续发展,全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新一轮《行动计划》共分为14部分、50条,确定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重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两大战略重点。除继续执行第一轮行动计划后续项目外,准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等六项重大工程。同时,还提出了“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及“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等六个重要举措。

实施新一轮《行动计划》,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使实施新一轮《行动计划》成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共同行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学校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实施新一轮《行动计划》,要坚持集成、凝炼和创新,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发展合力。要在政府增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继续开拓、吸引多渠道的资源,鼓励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和参与发展教育事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