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就在家门口
迎着明媚春光,驱车数百公里,自东向西,记者穿越河南省三门峡市,进山村,到社区,在这个山区丘岭占辖区面积88%的城市,耳闻目睹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仿佛看到了另一幅新春图。
走进镶有“上涧村文化大院”的一幢两层新楼,这个三门峡市渑池县最偏僻的村之一,展
“文化大院建起后,群众很欢迎,就在家门口,抬腿就到。逢雨天,下不了地,出不了门,这里更热闹,看书抢座,打球排队。”匆匆赶来的村支部书记王金生介绍说。
地处深山的灵宝市安家底村文化大院更气派,老年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健身房、科技培训室一应俱全,高标准的灯光篮球场边,还有多套开放型健身器材。
第十二届“园林杯”农民篮球邀请赛正在灵宝市焦村镇卯屯村新建成的灯光球场进行,场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场外由灵宝市科技、文化、卫生部门组成的“三下乡”小分队,为来自十里八乡的农民群众搭起了各种便民服务台。村支书梁永正自豪地说 “参赛的篮球队有山西运城、陕西渭南、洛阳市共12个。”
实事办到心坎上
2002年底,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两抓一促”工程,即 抓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基础;抓宣传文化活动载体,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实事要办到群众心坎上,市委书记连子恒这样强调说。为此,三门峡市制订了三年规划,从“建管用”三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阵地建设上,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宣传文化阵地网络。在阵地的管理和使用上,要求按照新时期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配足配齐阵地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在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政策法纪教育、科技培训的同时,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两抓一促”工程得民心、顺民意,一个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各项活动开展热潮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兴起,义马市千秋镇石门村将废弃的旧厂房改造为村文化大院,湖滨区梁家渠村在祖宗祠堂的原址上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渑池县段村乡争取河南省外经贸厅扶贫支持100多万元建成了5个高标准文化大院。去年以来,全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开工项目总投资达2.4亿元。
城乡同谱小康曲
三门峡市是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地,这里东望洛阳,西眺西安,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它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以仰韶文化为底蕴的仰韶集团是河南省的知名企业,它既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渑池县和三门峡市的文化注入了活力。
流光溢彩的夜景,最能表现出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渑池县近几年的巨变。其精华之一是城区占地8600多平方米的三馆 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 。远望夜幕下文化馆内灯光明亮的棋牌、健身、乒乓球等十多个专业厅室,仿佛是一幅幅漂亮的剪影;博物馆的三个展室中,幽幽灯光下的仰韶彩陶,像是在默默讲述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前的文明。
卢氏县五里川镇马莲村1300口人,散居在24平方公里的深山里,依托文化大院,该村组建了25人的曲剧团,引导群众参加文体活动,开展实用科学技术培训,几乎家家有了种植中药材、培植食用菌等致富项目。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600元。灵宝市大王镇后地村,依托文化活动中心,成立了农民科技协会,村有专业技术员,组有技术骨干,户有技术明白人。
“阵地建设是基础,管理使用是关键。”三门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立江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着手制定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管理实施细则和各职能部门责任目标分解方案,动员文化体育、科技教育部门和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各级宣传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以不断丰富和充实“两抓一促”工程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