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箴规(以下均简称“官箴”),是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政治教育形式。就内容而言,从迄今已知的考古发掘来看,用这种方式对官吏加强教育在先秦时代就存在了。例如,睡虎地秦幕竹简的《为吏之道》,可使我们略窥后世“官箴”之早期形态。在2000多年的岁月里,虽然“官箴”在文体形式上经历了一定的变化,但其文本内
《公廉定律》的作者在史料的搜集、梳理、考证等方面,体现了令人称道的严谨态度与治学基础。例如,书中对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官箴文本以及有关文本的流传、承袭、同异等问题的考辨即是明证。作者旁征博引多种有关传世文献、碑铭,对有关问题加以全面而综合的分析,不妄袭旧说,不强为说词,考据严谨,大家风范跃然纸上。
其次,史论之作,自古皆以“史识”为最重。而作者在细心搜集、梳理、考证史料的基础上,融通古今而加以新名的“公廉学说”,别具一格,“史识”可嘉。特别是作者把古代有关人事的种种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进行的公廉理论的考察,对反思当代中国某些不良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该书在结构与布局上铺陈有法、收放得当,兼顾了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水平。作者虽然使用史料丰富,立论精当,但又没有给人“吊书袋”、脱离实际之感,这与作者注意从近取譬、不厌其烦地对与古代文本相关的人事详加阐释不无关系。例如,正文之外的附录各篇。作者在做理论分析的同时,不忘对有关历史人事做详细的介绍,通过附录各篇不但丰富了正文的有关人事内容,为全书增加了趣味性,从而便利了普通读者对已经远去的那些历史时代的人事的较为全面的了解。
《公廉定律》司雁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