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李云迪荣获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这是空缺了15年的第一名,也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这一荣誉。李云迪的师姐陈萨荣获第四名。
2002年3月,左章获乌克兰克莱涅夫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10月,张昊辰获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钢琴第一名。
2002年4月,何其真获德国施坦威国际青少年钢
这些让世界瞩目的钢琴之星冉冉升起在深圳,钢琴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入到这个城市老百姓的心中,钢琴成了这个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初,深圳市又制定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提出要建设钢琴人才层出不穷、钢琴氛围浓郁、钢琴爱好者众多的“钢琴之城”。
不拘一格降人才
当年“慧眼识才”的李祖德,是1994年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调到深圳艺术学校任校长的,随即他和他的学校便把揽才的手伸向全国各地。
1995年3月,但昭义带着李云迪出现了。当时但昭义带着李云迪从四川到香港参加一个钢琴比赛,路过深圳,借艺术学校琴房练琴,李祖德专门跑去看他们练习。“我从事音乐教育25年,从未看过那么小的孩子弹得那么好 当时我就想,如果艺术学校的学生也有这种水平就好了。”李祖德回忆当年十分感慨。他当即向但昭义发出调动邀请,但昭义考虑了一段时间,答应了 “我就想到一个没人干扰的地方专心做学问、培养学生。”
但昭义提出带一批学生过来,但家长怎么办?比如陈萨,当时她已拿过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钢琴比赛少年奖,但她父亲去世了,妈妈没工作,还有李云迪的妈妈要来,杜静的妈妈也要来。深圳物价高,如果不给她们安排工作,学生吃喝成问题。
李祖德相信自己的眼光,他代表艺校承诺,让陈萨妈妈管图书馆,杜静妈妈管琴房,李云迪妈妈就做陪练,让她们都有些收入,然后还像正式职工那样,为他们安排住房。
几年后,事实证明李祖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完全正确,几个孩子都不负众望,但昭义教授更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钢琴之星。可以说,深圳建“钢琴之城”的起点,就在9年前深圳艺校领导慧眼识才引进但昭义、李云迪、陈萨等师徒的那一年。
全城一起学钢琴
经常来深圳开钢琴演奏会并在深圳设有钢琴培训中心的著名钢琴演奏家孔祥东说 “‘钢琴之城’的建设要有普遍性和广泛性,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市民接受钢琴音乐的陶冶。”
据了解,目前深圳的钢琴在家庭的普及率位居全国前列,已有各类琴行120多家,仅福田区的家庭钢琴拥用量便超过2万台,整个深圳市的钢琴拥有量不下10万台,其中会弹奏的有5万人,每年考级的近4000人。而钢琴明星的摇篮――深圳艺术学校,招生率更以每年30%的幅度上升,生源已蔓延至国内及港澳台地区。每年,全世界约有30多人次来深圳艺术学校举行音乐会、讲学和交流,而深圳艺校学生荣誉展览室那面专放奖杯的墙架,已经放满了。
除了专业学校和以艺术学校为主体、但昭义为会长的深圳钢琴学会,深圳还有很多专业和业余的钢琴艺术中心,如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孔祥东钢琴艺术中心、深圳交响乐团肖邦钢琴中心等,很多琴行和社区,都设有业余钢琴课。
处处都闻钢琴声,冷不丁便冒出个钢琴小神童。这便是今日深圳钢琴普及带来的风景。
政府策划作后盾
把深圳建设成“钢琴之城”,已经成为政府的一个目标。去年深圳市划出5万平方米土地、拨出将近2亿元资金,要在南山兴建深圳艺术学校新址,而位于深圳市中心的老校有可能专门用来做钢琴教育基地。
今年3月17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策划、组织了建设“钢琴之城”讨论会,为期一周的时间里,钢琴界和文化界专家、钢琴教师、琴行经营者、琴童和家长代表聚集一堂,为建设“钢琴之城”献计献策。
市文化局文化产业研究室主任胡野秋表示 深圳建“钢琴之城”应该通过细节来实现。比如举办钢琴节、钢琴展览展销等,让群众能直接参与到钢琴音乐活动中。
依据各界的建议和意见,深圳市政府将于今年6月出台“钢琴之城”的具体规划,目前已有了一些初步构想:如借鉴被誉为“钢琴城”的日本滨松市的经验,在深圳建立钢琴厂,引进国际著名钢琴品牌企业来深,弥补当地钢琴工业的不足;建立民办公助的钢琴学院,提高办学层次,把深圳的钢琴教育专业做大做强;健全钢琴学会,大力引进和扶持钢琴人才;让各区文化馆大力开展钢琴普及教育;争取三年内举办国际钢琴比赛;将钢琴演奏、学术交流纳入市里的文化节庆活动等。
加拿大钢琴家露西拉在深圳举行独奏音乐会时,得知李云迪和陈萨都出自深圳,惊叫道 “真的吗?那深圳的风水一定不错!”其实,深圳能向着“钢琴之城”的目标迈进,靠的决不是“风水”,而是依靠社会各界对于钢琴文化的热爱和精心的呵护,“钢琴之城”的目标真的离深圳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