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半导体产业期待“高速起跑”

2004-04-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胡其峰 我有话说

想象一下,倘若有一天―――

大雪初晴,一望无际的滑雪场上,你身着一套电子滑雪服,伴随着阵阵音乐,脚踩滑雪板,翱翔在雪道上。注意!这件滑雪服可同时检测你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悦耳的音乐声也是从滑雪服上传出的;

上医院看病,大夫让你舔一下装有全电子DNA芯片的一台特制机器,短短一分钟,你

适合服用哪种药物就被测出。这种电子DNA芯片目前正在临床测试当中……

这些不是空想,而正逐步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的实现则依托于半导体产业近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

半导体产业的主体是集成电路。虽然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明不过是几十年时间的事,但这小小的器件却在短短的时间内为地球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目前正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毕克允向记者介绍,2000年6月,国务院颁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自2000年以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2000―2003年,包括外商投资在内,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总额已经达到146.3亿美元,相当于1990―1999年十年间投资总额的4倍。同时,大量海外华人也在国家政策的感召下回国创业。资金和人才的聚拢直接带动了国内这一产业的高速发展。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湾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集中分布的重点地区。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集成电路市场,2003年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总量的17.5%。预计未来中国集成电路仍将保持目前年均30%的增长速度,到200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届时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市场。

尚未摆脱“幼稚期”

虽然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飞速发展,但目前80%以上的芯片仍要依靠进口。

从事半导体发展战略研究的赛迪顾问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李珂告诉记者,从产业规模上看,2003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仅占当年全球集成电路总销售额的3%,占国内集成电路市场总需求的17%。从技术水平上看,目前国内芯片制造的先进制造工艺虽已达到8英寸、0.25―0.18微米水平,但与国际上12英寸、0.13微米的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而芯片设计水平上,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设计水平在0.5微米以上的仍占较大比重,而欧美的设计水平则有90%分布在0.25微米及以下。从产品档次上看,目前国内仍以中低档的消费类产品为主,CPU、DSP、存储器以及高档通信类专用电路国内仍无法批量供应市场。因此,集成电路产业仍处于“幼稚期”。

高速起跑的“四味药方”

未来五到十年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也已着手进行补充修订,总的趋势就是加大对这一产业的支持力度。

谈到这一产业提升的举措,李珂开出了“四味药方”:一是完善政策环境建设;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四是加快人才队伍培养。

谈到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王芹生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知识产权是形成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果没有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上的一批知识产权,就难于在国际市场中生存和发展。技术研发活动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各集成电路企业和研究单位应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使国内尽快在集成电路领域拥有一批自己的知识产权。

到2010年,我国共需要半导体工程师10万人,但按照目前的教育培养能力,到时我们只能满足一半的需求。李珂建议,政府方面应采用各种手段大力鼓励不同途径的集成电路教育和培训。企业方面首先可以和本地的一些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建立应用实验室培养更多的应用开发人才;加强与整机企业的联系,立足实际项目培养人才;适应向SOC(系统芯片开发)设计转变的发展趋势,着重培养具备系统规划能力的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