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材选题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发展的方向,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科研成果为基础,必须适应现实的教学,引导市场需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的选题策划正是遵从了这样的设计原则。
强化实用性――现阶段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外语学习费时多,产出效果不尽人意引
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世界也在逐步走进中国”,对外交流、加入WTO、举办奥运会等对语言信息输出的应用能力要求大大增加,突破外语教学的瓶颈,增强实用性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新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新一轮大学公共英语教材时,首先明确了必须坚持实用原则的教改方向,围绕着加强学生以听说为重点的语言能力培养来设计。在教学中,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其直接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和巩固语言能力创造条件。摆脱多年来英语教学以提高阅读能力为重点,教学内容侧重讲解、欣赏的旧模式。
“体验”教学――“实用”性的科学延伸
20世纪90年代中期,根据国家教委教学改革的原则,我们对英语教学实用性展开研究。在开发《实用英语》过程中,获得了教学的成功和市场的认可。在教材编写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引入和确认了教学活动的体验理念。为提高教学效果,当时曾设想“利用计算机的仿真能力,把音、像、文几种感官元素融合在一个环境中,使学习者在真实感中学习,却又没有真实世界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使用者。使用者可以高度自由地控制学习的方向、内容、进度,在各种生活场景和语言环境中漫游,甚至可以得到言语效果的即时反馈,在“交际”活动中学习掌握语言交际能力,实现现代交际教学思想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目标。显然,其中已经酝酿着体验教学理念的基本要素。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及普及程度的局限,其中的许多设想未能全部实现。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目标”这一重要教学原则的导向下,实用理念向体验理念发展是一种必然结果。体验本身定位在对学生方面感受的评价,学生在体验中处于感受的主体地位,更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而教材编写应当朝着实现大规模度身定造而努力。
通过交互式场景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愉悦,在愉悦中引起共鸣,在共鸣中获取语言能力,实现实际应用的目标。而这恰恰是过去多数英语教学难以达到的。传统的以提高应试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方法很难作到以学生为中心,更不顾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学生很难享受获得另一种语言能力的惬意,也难以向教师反馈令人满意的回报。由于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脱节而带来的教学双方的消极互动,使学生获得学习失败的消极体验,严重挫伤学习外语的自信心,这一创伤,对未成年人来说可能会影响一生的外语学习能力的获得。
因此,重视情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围绕形成学生的良性体验来设计学习环境的“大课堂”教学,设计教材及其配套课件,建立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是《大学体验英语》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也将是《大学体验英语》生命力的源泉。
整体策划――在立体化教学系统中生产体验
确定《大学体验英语》的基本设计理念是保证教材水平和质量的前提条件,但实现这一理念,必须抓住立体化设计这一不同以往的最大特点,通过制定整体策划方案才能作到。在这一方案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⒈目标定位
立体化教材的目标定位是为了促进学生尽快地掌握运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如同计算机这一办公工具),借助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创造良好学习心态与自主、高效的业务能力训练场景。
⒉特色定位
1)突出实用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大听、说、写的学习训练内容:
a.突破通行模式,将听、说、读、写训练内容合为一册,即《综合教程》,同时延伸出《拓展教程》、《听说教程》以达到在融汇中强化综合能力的目的;
b.选材以反映现实生活与文化内容的时文为主,而不是以欣赏性“经典”文章为主;
c.联系形式要体现“搭梯子”,特别是“说”与“写”,通过层层内容设计,实现学习者从input(输入)向output(输出)的英语综合能力转换,攻克中国学生英语“输出”能力弱这一难点;
d.以实用性需求为主线,模拟各种真实交际场景进行操练,“学以致用”,而不是讲解分析,“束之高阁”。
2)培育“跨文化意识”。教材中渗透国际文化知识,培养学习者的全球文化观念和综合文化素质。
3)以文字、录音、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学生自主学习系统、资源库和测试库、专业网站等组成的立体化教材支撑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创造出英语学习自主、互动、愉悦的学习体验。
⒊构建立体化体系遵循的原则
1)视觉效果的呼应与延伸:文字教材国际开本,四色印刷,每单元首页画面具有寓意和视觉冲击力,与多媒体学习课件、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网站呼应延伸,共同构成鲜活、愉悦的视觉环境,提供丰富、真实的画面资源和语音效果。
2)学习内容的呼应与延伸:《综合教程》→《拓展教程》和《听说教程》→自主学习系统和网络支持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材料→英语专业及其他专项语言技能课程,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
3)自主学习方式的呼应与延伸:电子教案丰富多彩的画面,给学生创造了愉悦的课堂演练场景;多媒体课件既有流媒体提供中外教师的双语课堂讲解,也提供难点解析、跟读与交互训练,由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可随时随地供学生学习、训练、测试,自动形成监测记录,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此外还提供与国外相关学习网站的链接,调用灵活、便捷。
4)交互训练的呼应与延伸:以说、写等输出性训练为重点,从提供实用性交际范例→归纳语言表达方式→设计模拟交际场景,到利用低压力的人机对话训练,再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实际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应用训练相配合。
为实现上述目标,这套立体化教材采取以国内作者为主,保留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有益方法,照顾改革与广大教师的循序渐进的兼容性与“本土性”,并使其完成“实用性”,向“体验”理念升华,听说教材与国外著名教材出版社合作编写。教材出版后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
体验――全新的教材开发和经营理念
科研与实践是相互促进的。事实上,我们是按照对市场的需求分析,沿着实用性的方向,先设计出了这套大学公共英语立体化教材的总体框架。通过概括这套教材的新特点,逐渐凸显出它的体验教学特色,进而深化了对体验式教学理念的认识和概念,也最终确定了教材的名称,完成了从实用到体验的升华过程。
著名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作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当他谈到对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时说,制造业经济之后我们将进入服务业经济,然后进入experiential economy――这被普遍翻译为“体验经济”。托夫勒的这番谈话与我们实施的教材设计改革思路碰撞出了火花。体验经济被称作是继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的第四种产业形态,它经营的不是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而是体验和感受。有人将教育也划入体验经济范畴,因为教育过程也可以成为一种体验,从这种意义上讲教材是实现体验的工具之一。
我们对《大学体验英语》立体化教材的总体特色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与体验经济的概念特征相吻合,由此我感到用体验概括这套教材的特色,作为教材的名称再贴切不过了。一采用动名词形式的experiencing即“经历”,作为《大学体验英语》的英文名称“Experiential English”,它更准确、更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应该说我们对体验一词的理解和把握与时代相吻合,教材的书名也算得上珠联璧合。之后,我们注册了EnglishXP网站即“体验英语教学网站”。
联系到在教材的使用和推广过程中,培训教材的使用者教师甚至是学生,本身就是直接生产体验的过程。随着教材发行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没有培训的发行已经不可想象,而未来,没有生产体验的教材出版业同样不可想象,更大的可能性是出版环节最终会成为体验业的附属部分。从这一点出发,在这里可以推导出这样的结论 建立相应的培训中心或者是体验中心势在必行。相信历史将会再一次证明,这种超前思维和设计的必要性。(作者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