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种内在力量,它建立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之上,有着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丰富内涵。从精神层面讲,中华民族凝聚力乃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或者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吸引力与思想整合力。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
第一,《四库全书》的编纂和问世增强了当时各民族成员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度。文化认同度是指全体民族成员在价值取向、民族理想、思维方式、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共享程度。一般来说,文化认同度与民族凝聚力成正比关系。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清朝统治者在入关之后,面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复杂形势,逐渐认识到争取人心、凝聚知识界乃至全社会的向心力对于巩固其政权的重要性。从顺治帝强调“兴文教、崇经术”,主张以文教治天下始,到康熙帝尊儒重教、崇程朱为正学,标志着清朝统治者最终确立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作为统治思想和官方哲学。康熙帝深知“稽古右文”的重要性,在平定“三藩”后,举办博学鸿儒科,重开明史馆,组织学者注释疏解各部经书,整理编纂各种典籍。据统计,康熙朝的官修图书不下数十种,内容包括经史、诗文、音韵、字典、天文历法、政书、类书等,其中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等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其中尤以《古今图书集成》最称巨制,其规模卷帙仅次于明代编纂的《永乐大典》。清初统治者采取的“崇儒重道”的基本文化国策,增强了各民族成员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度,在相当程度上缓和了满汉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知识界和全社会的凝聚力,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坚实基础。
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正是对清初“崇儒重道”这一基本文化国策的继承和发扬。乾隆帝继位之初,便以“稽古右文,崇儒兴学”为标榜,网罗大批文人学者校勘十三经、二十一史,并纂修《纲目三编》、《通鉴辑览》及“三通”诸书。而《四库全书》的编纂更是一浩大工程。从乾隆三十七年正月下诏征书,到乾隆五十三年七部四库书抄成,历时十七年。其间任职于四库馆的学者文人有360余人,若加上担任缮写、装订的人数在内,最多时达到3800多人。七部《四库全书》分别藏于紫禁城的文渊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文澜阁,起到了“嘉惠艺林,启牖后学”的作用。一个民族共同体愈能在更广泛的成员中实现更深刻的文化共享,该民族的凝聚力必然愈强。
第二,《四库全书》的编纂和问世强化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传统对当时各民族成员的思想整合力。《四库全书》是清廷主持编纂的,自然是站在官方立场,服务于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即所谓“稽古右文,聿资治理”。所以,《四库全书》对于所有书籍并非是兼收并蓄,而是有着严格的取舍标准。其时,乾隆帝把全部书籍分为应刊、应抄、应存、应删等不同类别,凡“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应刊,“发挥传注,考核典章,旁及九流百家之言,有裨实用者”应抄,“言非立训,义或违经”及“俚浅讹谬者”存目,其他“狂妄背悖”者应删。所有书籍的应刊、应抄、应存、应删,“悉禀天裁”。通过《四库全书》的编纂,以达到“寓禁于征”、“正人心而厚风俗”的目的。故而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乾隆帝一方面下旨要全国各地提供珍本秘籍以供选择;另一方面又把被认为是“词意诋触”和“违碍”、“狂悖”的书大量删改、禁绝和焚毁。不仅全面禁绝含有汉民族防卫心理或大汉族主义的典籍,而且对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异端思想也大张挞伐,着意翦除。因此,《四库全书》的编纂,成为乾隆帝翦除各种异端思想,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重要手段,但它的问世,也更加强化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传统对当时各民族成员的思想整合力。
第三,《四库全书》汇集了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宝库。正如黄爱平教授指出,虽然《四库全书》并非完美无缺,但其功绩仍然是主要的。因此,《四库全书》至今仍被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古代典籍的渊薮。它与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一样,都是值得我们珍视并且为之自豪的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四库全书》著录书籍3461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二者合计达10254种,172860卷,堪称中国古代丛书之最。同时,《四库全书》所收书籍都经过当时著名学者大量考证,鉴定版本、辨别真伪、考析篇章、校勘文字,进而“分别流派,撮其要旨,褒贬评述,指陈得失”。因此,《四库全书》并不是简单地把许多书籍拼凑誊写,而是作了大量的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总汇。对《四库全书》的研究和出版,既是对其学术价值的重新认识,也是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早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对《四库全书》的研究和利用,出现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等多种著作,这些著作既是《四库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开“四库学”之先声。如今,“四库学”研究正在走向深入,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学者,有关《四库》目录学、考证学、校勘学、编纂学等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成果蔚为大观,并不断地有新的成果问世。《四库全书》最大的价值和功用,就在于保存典籍,传承文化,为学者研究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完整的文献资料。而研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