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四届国际易学与当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召开

2004-05-0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作为中国五经之首和传统文化之源的《周易》,被世界上称为中国的“圣经”和“智慧之书”,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并协商成立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研究机构。由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历时数年的努力,3月18日,国际易学联合会得到民政部批准。4月22日,国际易学联合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国际易学联合会章

程;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当选为名誉会长,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为首席顾问,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朱伯?为会长,汝信、邢贲思、董光璧、李惠国、朱高正、成中英(美)、池田知久(日)、金学权(韩)、布罗夫(俄)等为副会长,丘亮辉、孙晶为秘书长。4月23―25日,国际易学联合会成立暨第四届国际易学与当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易学与当代文明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陈奎元说,《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化宝典,其价值在“学”不在“术”。应当挖掘周易中的优秀文化精髓,多带一些学生,深入研究和整理。

与会学者认为,源于中国周朝的周易文化在其传播过程中,从汉朝开始就形成了两种传统:一是学术,被称为“易学”;二是占卜算命,宣扬宿命论。易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关于探讨事物变化的法则或规律并控制事物变化过程的理论,其中蕴含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科技思维,以及多元互补、和谐共处、忧患意识等。西方的有识之士将《周易》译为“变化的书”。正是易学谈事物的变化具有中国和东方思维的特色,因而它对中华和东方文化的发展,包括对哲学、宗教、政治、伦理、科技、艺术等影响深远,并涉及到欧洲近代文明。但是,长期以来有些人把易学当作算命的工具,阻碍了易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在中国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今天,易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证哲学、聪明的思维方式,应当深入研究,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会上,表彰奖励了近两年来有突出贡献的易学研究学术成果。会议由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国际易学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和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共同举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