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黑龙江工程学院试行本科生心理咨询导师制

2004-05-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伟光 通讯员 关爽 我有话说

本报哈尔滨5月8日电 “五一”长假刚过,黑龙江工程学院电子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小康就迫不及待地敲开了自己心理咨询导师的门。他在与导师的交流中,畅谈理想、倾诉心声。这是记者在黑龙江工程学院看到的生动一幕。该校校长魏兆胜教授告诉记者,黑龙江工程学院试行本科生导师制,目的是

让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灵都能得到精心的呵护!

黑龙江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有在校生万余人。建院之初,学校针对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实际,一次性投入9万余元建成了具有专业规模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咨询教师。然而,随着心理辅导工作的逐渐深入,学院发现,仅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未得到切实解决。原因在于:少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前来心灵自助,而大部分却没有意识或不愿进行心理咨询。如何堵塞这一漏洞,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健康地成长?该院经调研后提出,在本科生中实行心理咨询导师制,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具体做法是,担任导师的人员必需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能为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和个性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每位导师指导6 10名本科生,聘期四年。主要职责是根据社会需要及学生自身特点确定该生的成才方向,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陶冶人性、完善人格。经过精心挑选和一定的专业培训后,黑龙江工程学院首批200名由校领导、处级以上行政干部以及教师组成的心理咨询导师正式上岗。

实行导师制后,导师们针对以往思想工作针对性不强的弊端,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灵的聆听者、思想的引导者、生活的帮助者、未来的策划者。作为学院的第一批导师戴明清感慨地对记者说:“与学生如此零距离、长期不间断的沟通我还是第一次。虽然增大了工作量,但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帮助学生,自己感到很欣慰。现在,学生的每一步成长以及家里情况我都非常了解。当他们出现困惑时,大多都不愿和父母说,而向我倾诉,这是信任也是一种责任,它督促我要不断地完善自己,让学生们感到我们之间的沟通是:‘我愿意,大家也喜欢’。”该院电子工程系学生小康在与导师不断地接触中,自身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他对记者说:“我家庭困难,与人相处让我感到自卑,觉得一切都是灰暗的。导师关心鼓励我,让我试着笑对周围人,我渐渐发现,他们也给我同样的笑容,这让我感到很幸福,对未来充满信心!”

魏兆胜院长告诉记者:“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最重要的是给国家多培养具有完善的人格、品行,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在‘人性’的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而能否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如何使大学生始终昂扬向上,让他们懂得如何生存、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导师制的试行就是我们进行的有益探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