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们对马加爵案进行思考
北京吉利大学创办于2000年。这所由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吉利集团独资兴办的民办高校于2000年3月奠基,当年9月迎来了第一批500多名学子,次年9月又迎来4000名学子,2002年跨入首都万人大学的行列;去年报考该校的学生有近10万名,从中择优录取了8000人,目前在校学生达18000人。今年将有大批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预计会有超过10万名学子报考该校,今年秋季的在校生将超过2万人。
已经有多位教育界的权威人士说过同样一句话:“吉利”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中国高等教育的奇迹。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开始探究“吉利现象”,探究“吉利奇迹”产生的催化剂。
企业家的远见卓识
这是北京吉利大学的又一次开学典礼。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这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至今留在全校师生的脑际。那天,张保庆副部长与100多位前来参加庆典的领导一起,被眼前的场景所感动:校园内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教学大楼、师生宿舍楼和实验楼,操场上是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学生方阵。张保庆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之情。
张保庆激动地说,吉利集团是民营企业中搞得好的一家企业,但我并不认为他们是全国赚钱最多的企业。一个企业赚了钱后干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吉利集团在企业赢利之后,投巨资在北京兴建一所民办高等学校,而且取得了如此快的发展,这是一件很有远见的事情,也显示吉利集团领导的远见和卓识。接着,张保庆副部长握着吉利集团掌门人李书福的手,向全校师生说:吉利大学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相信吉利大学一定会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作出独特的贡献!
七年前,李书福曾与副总裁罗晓明有过一次长谈。李书福对罗晓明分析说,中国教育不可能永远靠国家包下来,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造成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市场经济的发展,则会形成教育投资的多元化,这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中国也一定会这样走。
其实,李书福办大学还有另一层更直接的原因。
吉利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吉利”的领航人李书福凭着自己对市场经济的独特驾驭能力,使“吉利”的产业快速扩张,成为一支令世人瞩目的产业舰队,汽车、摩托车、装潢材料、旅游、房地产、金融、外贸……产业的扩张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的紧缺又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李书福还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急缺的中高级人才又难以觅到合适的人选。
李书福为此组成了一个“教育考察团”,到美国哈佛、MIT、斯坦福等世界名校考察。李书福还调查了世界上近百家长盛不衰的公司,发现无一例外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学院或技校。回头再看中国的企业,虽然是“江山代有英雄出”,却也多是“各领风骚三五年”。许多企业眼见得发展十分迅速,但一夜之间却说倒就倒了。究其根本原因,问题还是出在人才上。
李书福决定吉利集团自己投资办大学,这所大学除了给本集团输送人才外,还将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李书福的性格就是“看准了就干”。他将办学的重任交给了副总裁罗晓明。
1998年8月,经浙江省教委批准,吉利集团创办的第一所民办高校也是浙江省第一所民办高校――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迎来了第一批学生。中科院院士闻邦椿先生被“吉利”的办学热情所感召,也为民办大学的大好前景所吸引,欣然应邀担任这所特殊高校的院长;院士蒋民华则被聘为学院顾问。如今,这所民办高校已成为培养高级技师的摇篮,学院的几届毕业生全部走上工作岗位。
2000年,应北京市委的盛情邀请,李书福又派罗晓明到北京创办第二所吉利大学。他给罗晓明设定的目标是“二十年二十强”,即花20年时间,力争进入中国高校20强之列。
罗晓明告诉记者,在两所学校的创办过程中,李书福出手极其大方。尤其是在北京吉利大学的建设中,吉利集团已经投入了数亿元巨资。如今,两所吉利大学都已初具规模。两大校区内,多幢教学楼和行政楼巍然峙立,阶梯教室、阅览室、图书馆、实验楼、多功能活动室、音乐广场等错落有序;在实验区域,人们会看到计算机实验室、CAD实验中心、语音室、理化实验室、钳工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金工实验室、摩托车实验室、汽车实验室等近百个实验室;图书馆藏书已达50万册,各类报刊、杂志上千种……
吉利大学有齐备的体育设施,标准塑胶田径场、标准足球场、浅水、深水游泳池、健身中心、篮球场、乒乓球室,4000多平方米的武术馆在全国高校中独一无二。
吉利大学的校园如同一座生态公园,环境幽雅,学校所有的空地都已植满鲜花、绿草、松柏,月季幽香、绿草茵茵、白杨成林;学校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中心大广场和投资500万修建的人工湖保证了吉利大学的硬件属全国一流。
学生生活区有一整套社会化服务体系,聘请北京著名的银达物业管理公司全面管理,餐馆式的食堂,大型超市,师生医院,大型浴室,各类休闲场所,每间学生公寓均装有国际国内直拨电话,千兆宽带网络则进入每一个学生宿舍。
投资额达两亿元的吉利大学高科技创业园区将为师生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全新载体。
这样的规模,无论在北京市还是在全国的民办高校中均属数一数二。
去年5月22日下午,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来到吉利大学视察。在首都北京非典肆虐期间,吉利大学却保持着非典零纪录。范副市长对吉利大学的预防非典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他在吉利健身广场看到数百名师生们正在跳健美操、打羽毛球,十分高兴。范副市长表示,吉利大学是一所让人放心的学校,市政府很支持像吉利这样办得好的民办大学。当年七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首都防治非典表彰大会上,吉利大学成为北京市70余家普通高校中唯一一所整体受表彰的先进单位。
在吉利大学的设施中,4000多平方米“吉利武术馆”值得一说。
北京申奥成功后,在全国一片欢腾中,李书福和罗晓明诞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申奥成功了,武术有可能进奥运会,吉利大学为何不建一个武术馆供国家使用
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北京市体育局的支持,2002年11月,全国第一个专业性武术学院获得有关部门批准成立,去年秋季即开始招生。
吉利大学没有奢想通过办武术学院获利。校办主任苏保群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武术学院一个学生一年学费8000元,一年的招生指标为60人,这样,一年的毛收入是48万。而吉利武术馆已投入了几千万元。
尽管如此,李书福仍然认为这件事值得做。他表示,如果2008年武术进入奥运会,会极大地弘扬这一国粹。吉利大学建立武术学院,既可以培养人才,又可以在自己学校里倡导武术精神和民族精神。这种向上的精神,对一所大学,对一家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李书福和罗晓明还进一步构想:筹资2亿元,建一个国际标准的武术馆,供奥运会比赛使用。
大师是名校的旗帜
首都一位著名高校的校长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吉利大学的执行校长罗晓明十分认同这句名言。但他认为,就中国的民办高校而言,大楼是办学的前提。于是,他修改了那位校长的名言:“大学者―――大师、大楼、大思想也。”
在一栋栋教学大楼拔地而起的同时,一批又一批大师级的人才跨进了北京吉利大学的校门,成为这所民办高校的支撑。他们中有院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有声震中外的著名教授。他们的加盟,犹如在吉利大学树起了一面面旗帜,越来越多的学子奔着这一面面旗帜而来――
校长闻邦椿,机械动力学与工程机械专家、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现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亚太振动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国际奖两项,国家级奖4项,省、部、委级奖10项;
校长顾问蒋民华,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称号;
校长顾问周世宁,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能源和创造学专家,曾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芬兰瓦萨工学院客座教授,在ABB公司总部讲学,第十八届国际采矿安全大会执行副主席,亚太采矿研讨会执行主席,曾获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奖、发明奖和煤炭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多次;
副校长马龙龙,产业经济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校商业经济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商务部以及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市的流通或贸易发展顾问,是我国产业经济、贸易经济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之一,曾长期在日本神户商科大学做访问教授,任教育部考试中心中英合作自学考试专家组成员和北京市考试院自学考试专业委员;
副校长兼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琳,知名外国语教育专家,现任国家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南分校校长、成人教育学院院长,除担任英语专业研究生及本科教学外,编著大量不同层次的全国通用英语教材,并曾主持电视广播英语教学工作,对普及与提高我国外语教学作出重大贡献,现任中国老教授协会外国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讲教授;
副校长兼欧美学院院长刘华松,荷兰莱顿大学医学博士,美国迈阿密大学博士后,曾任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亚洲区总裁,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特种材料专家组的评审专家。出国前担任某著名大学校长助理,“863”课题主持人.;
教务一处处长张国忠,教授,参与、合作、主编《大学物理》等14本书,承担北京市和全国教育科学“八五”、“九五”课题,作为主要研制人参加的《全国高等学校工程专科物理试题库》经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为“填补空白,成果为国内领先”,曾任北京物理学会理事;
图书馆馆长周成福,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副研究员,原任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馆长,执笔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等,曾任北京高校图书馆图工委委员、书刊采访评估委员会委员、自动化评估委员会委员等职;
吉利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赵天寿,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国家风云一号计算机课题组组长、亚运会网络中心主任、全国财经系统院校校园网建设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吉利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彭龙,美国金融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经济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主编教材《国际金融》、《商务交流》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
吉利大学法学院院长裴广川,中国政法大学资深教授,曾任法律系主任,多年从事刑法学研究,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环境伦理学》(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吉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国家二级律师;
吉利大学现代艺术学院执行院长王晓林,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代陶艺家;
吉利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沈忠耀,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化工系副主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曾任国家科委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七五”、“八五”、“九五”规划专家组成员、化工部经济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第四届亚太地区生化工程国际会议主席;
吉利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周广业,清华大学教授,曾担任清华大学生物系生化实验室主任,获丹麦NovoNordisk奖教金等十余项奖励;
吉利大学武术学院院长吴彬,北京体育大学毕业,高级教练,北京武术队总教练,原国际武联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武协副主席,北京武术院院长,培养了李连杰、王群等优秀运动员;
吉利大学汽车学院院长舒展,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沈阳联合职工大学汽车工业学院院长,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中心主任,被授予沈阳市优秀校长、辽宁省研究型校长等荣誉称号;
吉利大学中国歌舞团音乐舞蹈学院执行院长王佑贵,著名作曲家,以《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享誉歌坛。
值得一提的是刚加盟吉利大学不久的丁法章先生,他现在是吉利大学副校长兼新闻学院院长。谈及丁法章的名字,在中国新闻界赫赫有名。他曾任上海《青年报》总编辑、《新民晚报》党委书记兼总编辑10余年,现任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中国晚报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新闻学会会长,撰有学术著作多部。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证书,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经不起罗晓明校长“三顾茅庐”的诚意邀请,更为“吉利”的辉煌前景所吸引,丁法章先生放弃了在上海的舒适生活,举家北上。在丁院长的带领下,吉利新闻学院目前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有60%的教师为中高级职称,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学院还依托于北京优越的文化资源,聘请来自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新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等高等院校的资深教授来院执教;同时,还聘请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编辑、记者到学院进行实践课的教学,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王泰玄教授 主讲传播学和外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学院张赫嵩教授 主讲新闻摄影 、中国新闻社高级编辑赵伟 主讲网络传播 。丁法章院长到任后,还邀请了一批包括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在内的著名记者给新闻学院的学生开讲座。有这样的师资力量,学生们视野开阔,基础扎实,为走进社会积累了实力。
吉利大学的名师不胜枚举,他们原先就是各高校或相关行业的佼佼者,张国庆、潘京蓉、周知承、李茂松、王守义、杨宏、赵钰琳、苏保群、段琼、雷世文、王福宏、梁世奇、席德尧……被吉利集团和吉利大学所吸引,他们义无返顾地走进了“吉利”的新天地,成为吉利大学或各院系的掌门人。
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政协报》刊出了一篇特稿:五委员见证民办高校历程。这五位委员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吉利大学董事会董事长李书福;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吉利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闻邦椿;浙江台州市、临海市、北京昌平区政协委员、中国吉利集团副总裁、北京吉利大学执行校长、全国工商联民办高等教育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民办学校协会副会长罗晓明;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吉利大学校长顾问、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第六届江苏省政协委员、北京吉利大学校长顾问、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世宁。这五位政协委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为吉利大学的创办者,也成为中国民办高校的见证人。五位政协委员同聚一校,在中国民办高校中也属罕见。
目前,在吉利大学的教职工中,有两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副教授300余人,他们大部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在吉利大学的教师队伍中,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72.8%。吉利大学还聘请了包括原世界生物技术协会主席、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格鲁特博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赖勃博士在内的15个国家的18位著名学者、教授为客座教授,又从各地聘请了上百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这样的师资力量,在全国上千所民办高校中属凤毛麟角。
在吉利大学,几位加盟不久的教授向笔者谈了他们加盟吉利大学的缘由。
周知承教授现任吉利大学教务长。在来吉利大学之前,他在辽宁一所省属学院的院长任上已经干了10年。他对笔者说:“我看到了一个奇迹,一所创办才3年的大学,竟然能聚集起这么多大师级的教授,建造起如此漂亮的校园,成为全国少数几所万人民办大学之一。”
李茂松原是北京大学一所学院的院长,现任吉利大学教务二处的处长。李茂松曾被我国政府公派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他在地球板块构造理论上颇有建树,是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评审组成员、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的参与者。李茂松告诉笔者,“在吉利大学办事没有繁文缛节,有想法可以马上与校长谈,谈完了马上就可以干。这在国立大学不可设想。”
39岁的袁礼斌是吉利大学最年轻的院长。他任院长的吉利商学院有6322名学生,是吉利大学最大的二级学院,在全国,有如此多学生的商学院也不多。在到吉利大学前,袁礼斌是扬州大学商学院院长。袁礼斌院长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负责制定的人才规划操作性很强。比如一流人才的硬标准是:会外语,懂电脑,会开车;软标准是:有交往、表达、办实事的能力,肯吃苦,讲诚信,有毅力。这些标准都可以量化,比如讲诚信,主要是无违纪记录,考试不作弊。为了培养学生成为一流人才,袁礼斌提出了市场化、国际化、实践化的培养途径,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吉利商学院的学生社团有30多个,社团活动特别多。“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一技之长”,这是袁礼斌的办学理念。
“大师是大学的旗帜,只有高举大师的旗帜,才能实现‘二十年,二十强’的目标”,执行校长罗晓明眼下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寻聘大师,他要让大师的旗帜高高飘扬。
大思想:人格本位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吉利大学就培养这样的人才。为此,吉利大学提出了“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的全新教育理念。罗晓明对这一理念的诠释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扎实基本功,综合素质好,创新意识强,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在一次高校校长论坛上,罗晓明就十六字办学理念作了详尽的诠释。与会的校长和教育专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专家表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新问题,吉利大学的十六字办学理念是这一难题的解法。
根据十六字办学方针,吉利大学大胆地进行了其他国立大学所无法进行的教育改革。其教育实践有了双重突破。
第一是破除了“知识本位”教育。李书福从事企业管理几十年,跟他并肩战斗的同事多数都是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即既有一定的学历,更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董事局主席,李书福获得了硕士学位,到国外考察,与外商交谈已不必依靠翻译。他曾给全体学生上过一堂课,他说,名牌大学的学生有他们的优势,但是在座的各位同学只要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绝不会亚于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照样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且可能服务得更直接,更优秀,更有效。
第二是一改国内大学“严进宽出”的弊端,采取“宽进严出”、“教考分离”的办法培养人才。除了招收国家计划内的考生外,两校还以高考落榜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知识青年为招收对象,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求学条件,培养学生树立“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良好意识,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求真求实、敬业报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吉利大学的多数学生入学时成绩并不优秀。走进吉利大学时,不少同学带有自卑心理。面对这群受过人生挫折的学生,罗校长认为,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罗校长设计的人格本位教育内容极为丰富。这种教育让学生坦然面对光明与黑暗并存的社会真实,引导学生做真人,说真话。人格本位教育也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教育,是一种自信心培养的教育。在每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罗校长都会用日本本田企业成功的例子,来鼓励他的学生自信自立。他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是一流大学的学生创造了本田,而是当时四五流大学的学生创造了今天一流的本田。罗校长鼓励吉利大学的学生 从迈进吉利大学门槛的那一天起,就要摘掉十多年来压在自己头上的“后进生”帽子。
吉利大学开设的专业是“量身定制”的。学校深入中国吉利集团等数百家知名企业进行了调研,准确地把握了人才需求的趋势,适度超前地开设专业。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课程。学校设立了教学专家督导团,加强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及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及学生满意度调查。学校还实施了“双证教育”,广泛开展国际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工作。吉利大学有40余个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运作的能力。
吉利大学以中国吉利集团及其关联产业为依托,为学生就业开拓了一条绿色通道。吉利集团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第四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投资及销售区域横跨亚、欧、美三大洲,集汽车、摩托车、装潢材料、生物工程、国际贸易、金融、旅游、房地产、文化教育、体育为一体的产业结构覆盖了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集团在2005年将新增8000至10000个工作岗位,凡愿意在吉利集团工作,符合分配条件的毕业生,集团将予以优先录用,从而解决了学生毕业就业的后顾之忧。
笔者曾在吉利大学开过几次讲座。每次讲座之后,总能收到许多学子的来信,这些来信印证了吉利大学办学理念的成功
――高考的失败决定了我命运的二分之一,是吉利大学给了我决定另外二分之一命运的权利。这里没有指手划脚的权威,没有拒人千里的冷漠。我明白了奋斗的艰辛,体会了幸福的滋味。两年来,我感受到了吉利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精益求精的努力,让我对她有了更多的期望,也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构想。我的命运与她的命运紧紧地拴在一起。我相信,今天她为我提供的一切,我都将在明天以更佳的状态回报
――曾经一度的灰心与失意,在这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烟消云散。这里的一切都透着青春的气息。她让你感受着美,感受着自己的尊严,感受到良师的教诲。在这里,只要奋斗,就不会有人放弃你。在这样的生活里,可以平常普通,可以激烈生动,可以饱览群书,可以栽种青春的浪漫。
――“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我们深知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所以我们的努力多于公立大学的学生。好在这里有一流的老师,他们选择了这所民办大学,印证了我们的选择可以无怨无悔,因为这批名师,使吉利大学成为知识的海洋。在这里,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成功插上翅膀
――经历了那个黑色的七月,在迷茫中我找到了一个新的路标。吉利大学的生活证明了这一路标所指的是光明和成功。于是,我又一次扬起理想的风帆,在这个青春驿站,进入人生新的起点。
――在这里,我深刻地感知到什么叫大学生活。我的每一天都在欢欣愉悦中度过,每天像海绵一样地汲取知识,学生社团活动则是我施展才华的舞台,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汇演,篮球、足球比赛,校园每天都有我的期待。我感受到,我正在营造自我,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也许你要问我为何选择了吉利,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你 我选择她的豁达,选择她的开阔。这是一株才萌芽的小荷,却已摘取了“中国十大优秀民办高校”的桂冠。而那些名师的讲座与人格魅力更是令人佩服敬仰。我坚信,她是通往未来,走向世界的窗口,更是引导你走向成功的桥梁。她会让你有足够的自信与勇气去迎接未来,挑战世界。
……
2003年10月15日上午,我国第二届“100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活动在亚运村小营赛博数码广场内的玻璃屋拉开序幕。全国共有5000多名志愿者报名参加这次活动。20岁的北京吉利大学女学生边静脱颖而出,成为两位“网络生存测试者”中的一员。
在吉利大学校长办公室的记事录中,类似的活动十分普及 2003年6月,吉利大学的学生为吉利集团承担了集团网站的改建项目;同年10月23日,吉利大学的学子参加“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3年10月29日,吉利武术学院的师生参加北京市第十次“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日”;2003年12月10日,吉利商学院的师生赴内蒙古参加“手拉手,献爱心,捐资助学活动”,并荣获“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2003年度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2003年12月17日,吉利法学院模拟法庭首次“开庭”;12月8日,吉利大学首届网页与动画大赛拉开帷幕;2004年3月5日,吉利大学团委在北京市“保护母亲河行动”中获奖;此外,吉利大学还获得了高校“笑星大赛”奖、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前五名、北京建都850周年电视知识竞赛冠军.
前不久,由教育专家刘春生、原北大教务处长雎行严、清华大学教务处长袁德宁教授等八人组成的教育督导团,对吉利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了全程跟踪监控。结果表明,在吉利大学参加的近两万人 门 次的全国或北京市统考中,成绩位居前列,其中中英商务管理、餐饮管理、审计学、会计学等专业通过率名列前茅,高达90%以上。吉利大学在北京市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综合测评中,第一个通过A类学校办学资格。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吉利大学作为民办高校的唯一代表,派出六支队伍参赛,有三支队伍分别夺得北京赛区一、二等奖。在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吉利大学健儿一举夺得高校组第八名。在北京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评比中,吉利大学学生公寓被北京市教委授予标准化公寓。吉利大学的校园文明建设工作同样扎实,在北京市表彰的21所“文明校园”高校中,吉利大学名列其中。吉利大学的科研工作也迈开了大步,副校长马龙龙教授主持的市场营销教改项目获得了北京市教委的批准拨款,这是教委批准拨款的民办高校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在去年北京市教委批准的首都60多所高校的100个教改项目中,吉利大学周凤副教授的“审计实务课程教改项目”名列其中。2003年7月由副校长刘华松主持的“一段、二段种植牙复合材料设计”被科技部批准列入“863”计划。
衡量吉利教育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罗晓明校长认为,学生的就业状况与工资收入高低是衡量办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一是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二是学生通过工作能否得到相应的报酬。”吉利大学有一个特别设置的机构,对吉利大学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查反馈的结果看,吉利大学 包括浙江吉利技师学院 的毕业生就业率远远超过一般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年收入一般在3万元左右,高的超过10万元。
吉利大学的毕业生都有两本证,一本是国家认可的毕业证,一本是吉利大学自发的合格证书。如今,这两本证书已成为学生进入多家企业的“绿卡”。吉利大学的毕业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他们既能适应在国有企业就业,又能适应在民营企业里工作,尤其对去民营企业就业没有任何抵触情绪,一般很快就能适应民营企业追求个性、追求创新的文化氛围,这正是企业办教育最成功的地方。
在创办吉利大学的过程中,李书福和罗晓明接待了多家外国大学的来宾。他们逐渐达成的共识是,吉利大学要实现“二十年二十强”的目标,必须尽快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共享一流大学的资源,加速进入一流大学的行列,为吉利大学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出国留学机会。
有了这样的共识,吉利大学以一般普通高校难以置信的速度开展了国际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吉利大学接待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荷兰、英国、丹麦等国的校长考察团,先后与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贝克大学、西肯塔基大学、摩尔大学、英国格鲁斯比学院、荷兰莱顿大学、丹麦西桥大学、日本关西文理学院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关系,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随时满足在校学生出国留学的需求。
笔者在吉利大学外事处看到了一份吉利大学对外交流的“大事记”,可以看出吉利大学国际化合作的步伐
2001年底,成立北京吉利大学欧美学院;2002年3月7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校长到吉利大学就中医专业的合作进行洽谈;2002年3月12日,美国SantaMoninaCollege继续教育学院院长MichaelPieterowski在托福考试中心主任柯秉衡教授的陪同下视察吉利大学并洽谈合作事宜;2002年3月21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商学院院长一行到吉利大学商谈合作事项;2002年4月2日,美国麻省中医学院院长王琼博士等一行四人到吉利大学商谈合作办学事宜;2002年4月15日,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校长及其五个学院的院长到吉利大学商谈合作办学事宜;2002年5月15日,丹麦驻华大使馆邀请吉利大学执行校长罗晓明、副校长刘华松、陈琳到丹麦大使官邸共同研讨中丹合作办学事宜;2002年5月17日至22日,中丹合作项目的丹麦教学方―――哥本哈根VESTERBRO大学的两位副校长到吉利大学考察并作讲座;2002年6月18日,英国东伦敦大学杜博士一行到吉利大学洽谈中英合作办学事宜;2002年7月3日,吉利大学客座教授王健良携WesternKentuckyUniversity 西肯塔基大学 校长和教师一行十五人到吉利大学进一步商洽合作办学项目;2002年10月30日,荷兰鹿特丹经济研究大学、鹿特丹经济和企业管理学院的国际研究学院院长到吉利大学交流国际合作办学事项;2003年2月24日,美国贝克大学校长D.r.Bruce代表美国贝克大学商学院与吉利大学欧美学院就合作开办的商学学士学位项目举行签字仪式;2003年11月29日上午,执行校长罗晓明向英国格鲁斯比学院国际交流处主任PualMcDonagh等四位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此前,吉利大学曾聘任荷兰莱顿大学格鲁特博士等18位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笔者曾在吉利大学听过美国贝克大学校长BruceStronach先生的演讲。他说,这是他第三次来到吉利大学,每一次都发现有很大的变化 学生在迅速增多,教学楼变得更密集,校区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完善,说明北京吉利大学正在快速发展中。贝克校长还就吉利大学的学生参加贝克大学与北京吉利大学欧美学院的共建项目作了说明。他说,他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将贝克的教育带到中国,与北京吉利大学欧美学院合作。贝克大学与北京吉利大学欧美学院的共建项目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中国教育部的正式批准,贝克大学会尽自己所能给中国的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北京吉利大学欧美学院的“贝克班”学生将全部用英文授课,教材、课程和考试的安排将全部采用与贝克大学本部一致的授课方式。
贝克校长是研究亚洲文化和历史的。他在亚洲度过了17年,多次来过中国。他表示,从吉利大学的发展看到了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个国家已经变得更有活力,更加自由,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
为了方便国内学生出国深造、国外学生来华学习汉语、武术、中医等,吉利大学创立了欧美学院。经丹麦有关部门的批准,吉利大学在丹麦设立了吉利大学欧美学院丹麦分院,这是我国高校在丹麦创办的第一所分院。已有两批吉利大学的学子抵达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始了他们的留学生涯。在“走出去”的同时,吉利大学作为北京市唯一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民办大学开始接纳国外的留学生。去年,吉利大学又与英国格鲁斯比学院签定了正式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校合作首先以“2-2”模式开设“商业学”专业。即学生在吉利欧美学院学习2年后,再到英国格鲁斯比学院学习2年,最终可获得与格鲁斯比学院有合作关系的赫尔大学的商业学学士学位。格鲁斯比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院校,现有学生2万余人。
为了与欧美学院相衔接,在北京市教委、昌平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吉利大学又创办了北京欧美外语中学,其办学目标是成为培养留学生的摇篮。应吉利大学的邀请,全国著名重点中学北大附中原校长赵钰琳教授欣然出任欧美外语中学的校长。欧美外语中学在校园内外倡导“开口英语”,注重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欧美外语中学的学生可以通过欧美学院直接去国外读大学,而无须通过中介机构;也可直接升入吉利大学与美国贝克大学联办的留学生班,接受贝克大学的教学课程,毕业后获取贝克大学的文凭;或者就读吉利大学丹麦分院,也可报考国内的各类大学,包括就读吉利大学。有了这些通道,欧美外语中学的学生不必再为分数而死读书,也不必去争过高考那座独木桥,他们接受的将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采访完毕,放眼望去,校园内统一风格的建筑物错落有致,图书馆、实验楼、音乐广场等排列有序,网球场、篮球场、田径场和足球场分布其中。“一切从名牌开始,办中国最好的大学”,当年李书福率队赴哈佛大学考察时,曾对罗晓明说 我们也要办中国的哈佛大学。如今,李书福和罗晓明的“哈佛梦”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吉利大学执行校长罗晓明(右)与格鲁斯比学院院长
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视察吉利大学
北京市学生田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