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个民族有身影可以回顾,她的生命就有了纵长;一个地区有了绚丽的表情,它的文明就显得精彩多样。
56个民族中有些民族很小,却有独立族名、语言和服装,以及文化表情……这有如文化身份证。从人文角度看,当一个民族失掉了语言、服饰、文化歌舞和生态表情后,还能剩
当然,人只有解决了温饱,才会寻求文化主动,才标榜身份和张扬表情。所以,在中国西部山村讲传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此,我们应当有心理准备。并且,文化保护的世界门槛水平很高,留给我们的具体手段却实在不多。我们需要的是智商――面对国情,寻找理由,付诸行动。
二
这里,我要谈谈我们工作室正在实施的一项行动,这就是“普米小组”。从某个角度看,它像个故事 在中国云南兰坪的深山里,一群山村妹子聚集到一起,学习本土文化。在很多同龄人为眼前利益谋生的时候,她们没有出外打工,而是转身面对家乡;许多同伴漫无目标地耗在山里,她们则投向根源,师承民间,承受压力,磨练志向,道路起点就从丢失的地方……
这个小组始终面对两个问题:一是从现实入手,激活内部机制,让文化在劳动的状态中存在下去;二是文化传承不能以破坏基因为代价,发展不能以毁灭为前提。我们的工作是在独立情况下展开的,事先没有预置看台,身后也没有铺陈背景,更没有包装,属于自然进行。小组以诚实可靠的手段测定了当地政府干部对民间文化的认知水平,测试了民间文化保护的真实性和基础,以及他们对后续计划和投入的接受能力。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也想以文化工作者的身份,呼吁全社会,请关注那些被遗忘了的家庭成员和工作角落。坚持传承寻求发展,不单是本世纪一个漂亮的口号,也是极富挑战性的现实细致工作。兰坪普米小组凭着自己朴素的能力和愿望,向社会诉说一个民族地区文化的自尊自强。也试图告诉大家,一个偏远山区的小民族能够做到的事情,其他地方也能够完全做好。
三
目前,“民族文化村到处蔓延”、“低级旅游将文化阉割变异”、“盗取民间文化,肆意标榜争宠”等现象比比皆是。我们认为,仅仅批判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愤怒也不能改变现状,必须付诸艰苦劳动,切实加强科学实践。对于无形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开发与利用,我以为可以分A、B、C三个层次。
A――首先是传承,即坚决地抢救。一切从A来,没有A就没有其他,所以A是源。把健康基因完好地保持住,人类就可以传宗接代,不会成为异型。倘若有一天想回头参照对比,也有根有源,而且这个源相对来说值得信赖!A是根本的东西,粗糙却很核心,包含着历史惯性和能量。很多人因自己的浅薄把她阉割掉了,这是可悲的。
B――是在忠实A的基础上的组合呈现。这里不排除谨慎的整合,但须讲究对文化负责。基本还是为了证明A。B不属于哪一个人的标签,它有发展功能,但本质是A的推广和介绍,且必须优秀。在服务社会中可作适度的操作推广,目的是吸引社会关注,反过来回馈和激励民族文化的传承。
C――属于发展变化。这个方面的事情比较复杂,层面较多样,争论也颇多,原因是做的人多,属于热门,各自都有理由和出发点,加之有着不同理念,所以,应交给市场运作,优胜劣汰。这类创造即便与某种原生态文化、根文化有着借鉴的关连,也多属于元素调用、模拟生发,不构成主体资格和严谨的国家表达。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应该以文化的标准来建设A和B,形成国家文化基础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系统。C既然受惠于民间文化,就必须承认其成果的遗产源流,应该给予这类根文化以名誉的尊重,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总之,文化是一种表情,56个民族中每一个成员的表情都应该灿烂地存在。
编后:“守护民族民间文化家园笔谈”栏目,今天刊登最后一篇文章就结束了。该栏目自开辟以来,得到了各界的热烈响应。许多专家学者踊跃投稿,从中看得出他们在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工作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表达了空前的关注,而且多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这些文章为进一步加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天,中华民族的先贤祖辈留下的丰厚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坚持不懈,为完成这项伟大的文化保护建设工程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