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和中国实学研究会举办的“儒学与儒商学术研讨会”,于5月11―13日在北京召开。孙孚凌、杨波、徐惟诚、汤恩佳、保育钧、葛荣晋、潘承烈、魏英敏、宋惠昌、宋希仁、曹凤泉等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儒学与儒商主题,就如何弘扬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培育现代“新儒商”等课题,进行了深入
与会者说,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值得重视的精神财富。儒学影响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儒家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特别是其中重礼仪、宽厚待人、自强不息和积极进取等内容,在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中处处可见。历史上,儒家的思想一直渗透在农工商各种职业的经济生活中。儒商,顾名思义是中国历史上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儒家知识分子以及崇尚儒家价值观的商人,他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对中国经济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像古代的子贡、白圭、范蠡等就是儒商的代表。明清之际,徽商、晋商中也不乏出类拔萃的儒商人才。他们不仅在发展经济中颇有成就,而且在思想理论上也有某些值得重视的见解。今天研讨“儒学与儒商”课题,不仅对发掘儒商传统中的合理成分有古为今用的意义,而且可以拓展儒学研究的领域。
与会者强调,当前经济发展中值得重视的是诚信缺失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据估计,每年由于诚信缺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数千亿元。诚信本是儒家思想、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如我们民族中流传的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有关诚信的成语和故事。儒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真而不欺,诚实守信”。《论语》上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中庸》上说:“君子诚之为贵”。《孟子》上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诸如此类的思想和论述告诉我们,诚信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是处世立业的根本。无诚信则无德,无诚信则事难成。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也不是把日常政府的处罚作为对失信行为的惩罚,而是许多企业不用失去信用的人,许多企业不跟失去信用的人打交道。因此,要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使人们明白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就要重视诚信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诚信问题的关注,会上,专家学者们提出“先做人,再做事;先做人,再做文”的口号,向全社会发起《诚信倡议书》,并郑重签名承诺:从我做起,诚信为人,诚信为业,共铸诚信的社会主义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