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内涵在于既要统筹区内经济发展,也要统筹区际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特定地区国民经济整体的总称。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因而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各具特色、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相互耦合而构成国民经济系统。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多样、市场广阔,但区域资源禀赋和区域社会经济基础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大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个区域有了自身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这就激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垂直依赖明显弱化,区际联系迅速扩展,于是各区域纷纷把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化、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但是,由于地方政府都拥有强烈的赶超意识、挑战心理以及对优势的过分自信,忽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期望区域都能够“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结果造成了区际经济摩擦不断、地域分工体系不健全、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经济技术的梯度推进迟缓、区域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地区商品封锁和垄断现象较重、地方保护下的诸侯经济普遍盛行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实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过分强调区内经济发展,或过分强调区际经济协调,均有背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区内经济发展既要着眼于区内经济协调,也要促成区际经济协调;而区际经济协调既是区内经济发展的条件,也是区内经济发展的结果。可见,区内经济发展与区际经济协调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为一体的关系。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内涵在于,既要促进区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也要促进区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既要遵循区域(内)经济运行规律,也要遵循区际经济运行规律。
二、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于既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规律,也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演化规律
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平衡性。从世界角度看,因自然环境的主导作用,区域经济分布的不平衡具有恒久性;从大国角度看,有的国家(如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因自然环境的主导作用,有的国家(如美国等)因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作用,区域经济分布的不平衡具有长期性与相对稳定性;从一个国家的一级行政区(如我国的江苏、吉林等)因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导致了区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普遍性。那种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不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规律,盲目地追求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可能还会导致宏观效益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事实上,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区域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可见,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时,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规律。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任何区域在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又走向未来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区域发展条件的不断变化,各个时期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而就存在着明显发展阶段,这种客观存在的不同阶段表明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演化规律。在特定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可以超越经济发展的阶段,但在一般情况下,那种“超常规、跳跃式”跨越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是难以实现的,如我国的经济发展就很难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见,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时,必须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演化规律,制订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有序推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在于既要着力统筹区域资源,也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统筹区域(包括区内、区际)资源,打破空间阻隔、地方壁垒,有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具体包括:一是要集聚产业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政府规划引导形成的。政府实行某种程度上的“无为而治”,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以及企业的空间聚集功能,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域产业组织模式的新形式。二是要加快共同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共同市场的建设,既包括商品市场的建设,也包括要素市场的建设。借助区域共同市场,促进生产要素跨区自由流动,促成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市场经济运行的总体效率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的空间共荣。三是要加强统一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对高等级公路、港口、铁路、航空运输以及电力、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中的重大项目,国家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要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规划、实施国家层面或大区域层面的基础设施网络。四是要加强区际联合,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在重要水源区、大规模调水区、江河控制节点及生态湿地,建设生态保护区;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园区。通过建立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层面共同参与和国家、区域政府协力推进的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环境保护一体化目标。五是要统筹管理,推进社会信息一体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相互促进、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综合实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通过信息网络建设和统筹管理,推进社会信息一体化进程。实际上,社会信息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条件。六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和针对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发展阶段,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所以,必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尽快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