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互动共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我们对工农业实行了不同的经济
第二,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提高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标准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形成以农业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贸工农一体化的效益农业经济发展格局。
加快建立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管理体系。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走劳动密集型与科技密集型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搞活土地使用权流转,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家庭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形成农户的专业化生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双层经营体系。在结构调整中要高度重视把粮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广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保护种粮大户,把种粮补贴在种粮前直接兑现到农户,做好粮食的收购、流通与储备,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体系,构建农业发展基金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快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以城市带动农村。城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最能吸纳先进的生产力及其所蕴含的能量,大城市具有经济规模效益,而小城镇则是传递大城市能量的点。因此,大城市和大工业的发展要带动小城镇和非农产业的发展,而小城镇发展则必须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并进,这样在发展中才能相互协调,大、中、小并举。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在城市化建设中,既要防止规模过大,又要注重城市效益和区位优势及城市结构。大城市塑造自己特有的形象,创造走向国际化的软硬件环境,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参与国际竞争;并让市场机制在人口乡城迁移,要素乡城集聚,产业乡城调整等方面,发挥作用。小城镇发展要与区域优势、人口集聚、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人口转移和接纳大城市的辐射为主。国家要根据资源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合理调整布局,加大对小城镇中的基础建设和公用设施的财政投入,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提升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的集聚力和带动力,把城镇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城市与农村的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使城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加快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城乡共同发展的新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消除在发展中的各种障碍,加快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形成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居民地位平等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一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政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平等竞争。二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体制和政策环境。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改革现行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增大农村的教育投入,大力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让每一个农村青少年都享有受教育机会。在农村大力开展以农业技术,就业技能、法律知识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三要加快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在农村要以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为重点,建立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城乡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加强对企业务工的农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在农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四要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税制。深化农村财政体制改革,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支出的覆盖面,在财政资金分配上。政策和措施上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五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消除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障碍,精兵简政,组建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