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城市,大学新校区一个接一个落成。受征地等因素制约,新校区大都落户郊区,甚至是远郊,远离市中心的老校区。如何实现“新”与“老”的对接,把老校区数十年积淀的文化“移植”进新校区,成为一个亟需破解的课题。
在率先落户上海松江大学城之后,上海外国语大学采取切实措施,让历史的血脉绵绵不绝穿越空间
破题:从“新生导航”切入
上海外国语大学有每年必办的“新生节”。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周,迎新演出晚会、新老生体育对抗赛、参观校史展览馆、教授导航讲座……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传达出校园的热情问候,更传递着校园的文化精神。
新生节首创于2001年秋天。那时,1400多名新生首批入驻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新校区。这里面积广阔,环境优美,是一个适宜学生学习的好场所。但是,这里不仅离“大本营”四十多公里,而且“新”得缺乏浑厚的文化气息。于是,学校积极搭建平台,将老校区50年积淀的文化精神“移植”进新校区。
新生节后来成为上外的一个传统节日,成为一个让新生在第一时间与学校文化传统亲密接触的平台。学生处处长王祥兴介绍说,学校将“新生导航”作为新校区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以“新生节”为起点,经过不断充实,如今已经形成“新生导航”系列活动。
围绕“新生导航”的一系列活动,将上外的文化传统渗透到新校区,传递给新生们,成为新老校区文化对接的切入点。
推进:由点及面铺开
上海外国语大学有每年必办的“社团巡礼周”。几十个学生社团争相展现自身风采。先是各个社团精心制作大型海报为自己作宣传,同时开展盛大的招新活动;然后是评选明星社团。在评比中,同学们投票选出十个社团成为候选明星社团,接着十个社长通过专家答辩,决出冠、亚、季军。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活跃着50多个学生社团、协会,覆盖了人文、科技、公益、艺术等方面;还有排球、篮球、网球、棒球、足球、田径、围棋、武术、游泳和艺术体操等12支运动队。这些学生社团和运动队参与人数多,活动内容丰富活泼,成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该校党委副书记、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曹德明认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搭建一个舞台,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支持学生社团建设的同时,学校大力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加入青年志愿者活动。除组织学生投入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学校还根据新校区周边文化资源相对薄弱的特点,主动与当地街道共建,利用自身优势,创建社区“英语角”,帮助居民学习外语,并且为困难家庭的孩子送教上门。目前,上外青年志愿者服务注册人数数千人,常备队员600人,服务人次超过14000人次,人均服务超过150小时。
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使新校区文化建设成为大家共同的事情,加速了新老校区文化对接的进程。
深化:各院系合力推进
上海外国语大学有每年必办的“院系特色周节”。特色周节7天一个轮回,各院系轮流出演主角,特色主题活动络绎不绝,前后持续两个多月。有的院系开展以“用心去浇灌,用爱去播种,用我们的行动来体现勤俭自强,使我们的生活更多姿,使我们的校园更精彩”为主题的植树活动;有的院系开展以助人为乐为目的的义卖活动;有的院系举办时尚新鲜的“时装show”;有的院系进行辩论大赛;有的院系举办校园短剧大赛……
这些由院系分别组织,面向全校的周节活动给上外新校区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别样的精彩。特色活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感染力强,持续力久。
上外新校区启用以来,周周有活动,月月有高潮,季季有重点 新生节、院系特色周节、校长杯足球篮球赛、大学生社团巡礼周、“五四”系列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文化进社区、科技学术节、读书节、校园歌手大赛、青春风采大赛、双语辩论赛和戏剧节等等,汇成了靓丽壮观的校园文化风景。
上外党委书记、校长戴炜栋说:“在上外松江校区这片美丽的新校区里,我们期望她的,不仅仅是一群美观大方的建筑物、一片片飘散出芳香的草坪和一条条宽广笔直的大道;更期待着她能孕育出具有上外特色的校园文化与新世纪的上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