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爱撒万里高原

2004-05-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丑万杰、喻华钢、武国富 我有话说

兰州军区临夏医疗所所长朱云才,近3年来足迹踏遍甘南、临夏、四川北部和青海南部地区,谱写了一曲曲爱民歌,被国家人事部、民政部、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拥政爱民模范”荣誉称号。

回族孤寡老人的腿保住了

朱云才所在的临夏医疗所,地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交汇处,毗邻青海循化、四川阿坝。在这9000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回、藏、东乡、保安、撒拉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天远地偏,患病群众常常得不到及时治疗。为此,朱云才精心组织爱民医疗队,深入牧区、山区送医送药。

一次,朱云才春节慰问贫困群众时发现回族孤寡老人马正明双下肢严重溃烂,生活不能自理。他马上带车接马正明到医疗所做全面检查,并发动全所为马正明捐款治病。为确保手术成功,朱云才请来当地最好的外科及骨科专家,分台担任主刀。军地医生联合攻关,终于保住了老人双腿。站立起来的马正明逢人便讲,他今生遇到贵人了。去年秋天,朱云才与医疗队员穿越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牧区,跑遍甘南玛曲和青海循化等二十多个县,历时一个多月,行程2万多公里,诊治病人3万2千人次。

藏族小女孩得救了

牧区群众居住分散,有的地方不通车。朱云才往往要身背药箱,穿草地、爬雪山,每天步行几十公里为群众巡诊。一次,朱云才在牧民扎西拉毛的帐篷外发现一名3岁的女孩躺在地上,嘴脸发青,呼吸若有若无。经询问得知,女孩误食一颗大豆堵塞了气管。家人以为孩子没法救了,便放到帐篷外。朱云才和随队医生轮换抱着孩子,翻山越岭跑了30多公里,到就近医院紧急行内窥镜异物取出术,从气管里取出大豆碎片,救了女孩一命。

在草原牧区巡诊多年,朱云才患了严重的高血压、胃溃疡,时常胃痛头晕。一次,朱云才在海拔3500多米的青海省循化县牧区胃病发作,血压升高。他忍着病痛和高原缺氧所造成的呼吸困难,深入毡房、帐篷,为群众接种流感疫苗,宣传疾病预防知识。由于连续超负荷工作,朱云才下肢和颜面出现水肿,靠打点滴支撑。当了解到国家重点援藏的麻仁小学部分孩子患有呼吸道疾病时,他坚持要去看看。医疗队员胡晓乔哭着说:“所长,你病那么重,还是下山治病吧!”朱云才说:“来一次不容易,去看一下,我才放心。”他推迟两天返程,硬是坚持为全校师生做了疾病检查。在返回途中遭遇暴风雪,身患重病的朱云才再也坚持不住了。队员们把他紧急抬到藏族老阿妈多尕帐篷里救治。老阿妈看到朱云才全身浮肿,嘴唇发紫,找来狗皮褥子垫在朱云才身下,不停地用热奶茶擦洗他的手心和脚心。在老阿妈细心照料下,朱云才慢慢醒过来。提起这件事,朱云才红了眼圈,说“这是他永生难忘的记忆”。

全方位为少数民族患者服务

在朱云才的心里,救助患者是医生的天职。临夏师范学院回族大学生白树秀患气管炎两年多,试用多种民间单方,病情就是不见好转,又无钱住院治疗。病痛使得她痛不欲生。素昧平生的她给朱云才写信,介绍自己的病情。没料到,朱云才主动找上门来给她看病,针对病情送给她一千多元钱的药品,还拿出300元钱,让小白买营养品补身子。一个多月后,白树秀的病情得到缓解,师范学院的领导和学生代表给医疗所党委送来“军人典范军医楷模”的锦旗。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山大沟深,“对面闻语声,相见翻山岭”。由于环境制约,一些群众患病后,得不到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病。今年春节过后,藏民巴仁夫妇从200多公里外牧区赶到医疗所,找朱云才看病。因朱云才外出开会,夫妻俩只好返回牧区。朱云才得知此事,几经周折找到巴仁夫妇,接他们住院治疗。之后,朱云才建议医疗所开办培训班,为甘南、临夏两地培训医生、检验员800多人,护士350人,解决了此地医护人才缺乏问题。朱云才还根据患者反馈的意见,针对医疗所地处郊区、患者就医不便的难题,开通了少数民族就医免费专线车,并24小时热线电话服务。他们还利用医院空闲房屋,建立藏民就医免费旅社和就医联络处,修建清真食堂和穆斯林礼拜堂,聘请藏族导医翻译、藏民厨师,全方位为患者服务。

肝包虫病是牧民群众的一种常见病。为了有效提高牧区肝包虫病的治愈率,朱云才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与所里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小组,改进治疗方案。他采用穿刺加手术的独特疗法,提高肝包虫病的治愈率,降低和减少肝包虫病在牧区的蔓延和发展。静脉留置针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项新业务,这项技术对患者的治疗无创伤、无痛苦。为使这项新业务在牧区和边远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朱云才邀请美国护理教育专家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为医护人员进入“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及技术”的专题巡回讲座,使这项新技术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推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