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对科学技术创新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的优化和科学家个人的作用来体现的。这篇短文只谈后者。
一是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能够训练和提高科学家的思维,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活动本质上是科学家个人通过某种思维模式去把握、分析、综合材料,发现客体运动规律的过程。科学的思
二是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使科学家眼界开阔,解放思想,产生灵感。科技创新特别是重大的科技创新不是常规的逻辑推理所能实现的,往往需要某种灵感或顿悟。而研究表明,这种灵感或顿悟很可能源于人文领域。凯库勒研究苯分子结构长达12年都没结果,一天晚上他梦见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使他12年的迷雾终于散开:他发现了苯分子的六边形环状结构。为什么他能因梦而顿悟?除了专业背景外,还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曾在大学学过建筑,受到了建筑艺术之美的感染;其二,他年轻时作过陪审官,见过大量蛇形手镯之类的物证。正是这些使他在下意识里把蛇形与苯分子结构联系起来,产生了顿悟。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素养,他们爱好广泛,而不单单拘于自己的专业,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笛卡尔既是科学家又是哲学家;爱因斯坦是一流的小提琴手,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十一岁就写出了关于感知理论的哲学论文。
毫无疑问,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内化于科学家的大脑之中,构成他们的人文素养;内化于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则会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前者是科技创新的内在要素,后者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二者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科技自身无法解决人文问题,因为它的任务在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培养科学家的人文素养、培育社会的人文氛围,正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天然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