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一代又一代未成年人茁壮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今天,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孩子们拥有他们父辈所不能及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我们也看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许多未成年
孩子们应该快乐成长,但孩子们快乐的权利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给予和保障。不可否认,我们的一些学校还没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总是要将学生按分数比一个高低,排一个名次。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难免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忙于应付考试。有些家长总是望子成龙,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即使学校“减负”,家长又把负担加上来了,又是补习功课,又是学习“特长”,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们的心中减少了欢乐的情绪,增添了疲劳与紧张。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也会通过不同渠道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在一些城市,未成年人要上一所理想的学校,不仅要考验自己的学习水平,有时还要考验家长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关系等,这无形中也会增加孩子们的精神负担。
未成年人处在心理和身体的发育时期,过小的年龄显然负担不了过大的压力,如果引导不好,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问题:缺乏信心、没有热情、考试焦虑、过分自责等等。这些因素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品行的修养,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歧途。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只有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我们才可能培育出心智健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勇于创新的人才。学校和家庭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孩子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从一味强调成绩中走出来。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设施,组织开展富有趣味、怡情益智的科技、文化、体育等兴趣小组活动,从智力、体力、品格、艺术修养各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老师和家长要尽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跟孩子沟通、交朋友,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处理面临困难和压力的方法;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但要注意培养方法,更不要把自己的爱好强加于孩子;要因人施教,对孩子不要苛求完美,要多一些赏识和认可,少一些指责与批评。社会各界都要努力创造条件,为未成年人提供各种服务与便利,使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只有内心的快乐,才有真正的坚强。谁都希望孩子拥有宽容和自信,能真正健康地成长。那就从让孩子们真正地享受快乐、享受友谊、享受关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