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无处不在

2004-05-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斯壮 我有话说

这天下午,孩子们刚起床。龚老师告诉大家,周全小朋友的爸爸生病了,正在抢救。周全听了很伤心,大家也很难过。老师说,这节课改学折纸吧,咱们一起折纸鹤来为周爸爸祈祷,大家用心折满一千只的时候,周爸爸就会好起来。

圣诞节,从北京来的小姑娘――3岁的苏可心小朋友把圣诞老人送的糖果揣在包里舍不得吃。老师问

她为什么,她说 “我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 ”

在长沙市诺贝尔摇篮幼儿园里,类似的故事天天都在发生。无数这样的故事编入每一期的《诺贝尔摇篮》园刊,刻在每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又随他们走进家庭、传播给邻家的小伙伴。

这所创办不到4年的幼儿园迅速发展成湖南省学前教育的第一品牌,4家分园招收的孩子达到近1000名,它在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方面所做的探索,尤其为人们所称道。

正本清源看德育

诺贝尔摇篮幼儿园创始人谢庆总爱讲两个故事。1987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首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 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平静地说 幼儿园。

前两年,杨叔子院士去看望卧病在床的南京大学老校长曲钦岳。谈到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杨叔子说,我觉得问题在中学,在小学,在幼儿园。身体虚弱的曲老挣扎着要坐起来,握着杨的手连说 “你说得对 你说得对 ”

有人总觉得,在幼儿园讲思想道德教育太离谱,小孩子吃好了,玩好了,如果还能开发一些智力,这样的幼儿园就很棒了,德育是以后的事。

对幼儿早期教育有独到见解的谢庆讲起另一个故事。儿子3岁那年,有一次吃完饭突然提出要帮妈妈洗碗。3岁的孩子怎么能洗碗?若有所悟的谢庆跟儿子谈条件 你主动要求洗碗,这很好。不过你要改掉吃饭“掉饭”的习惯,我才会“奖励”你洗碗扫地。从此,表现好的儿子隔三岔五得到这样的“奖励”。

教育无处不在

走进诺贝尔摇篮幼儿园第三分园,蓝天白云下,宽阔的草坪里是各种颜色的植物拼成的几何图案。每个小朋友的凳子靠背上都贴着一个与他的名字相关的成语……

“在谢老师看来,教育无处不在,到处都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分园园长对我们说,“给孩子们洗脚,我们从一只脚上几个趾头教起,上面叫脚背,下面叫脚板,前面是脚尖,后面是脚跟……”

这种教育理念运用到德育上,同样是俯拾即是的教育题材。谢庆常常跟老师们讲,爱国,对诺贝尔摇篮的孩子来说,意味着每天多认识一个汉字,多背诵一首古诗词,多欣赏一曲中国民歌。爱国,对诺贝尔摇篮的孩子来说,是每一堂课,每一个游戏,每一次活动。

“六一”儿童节将至,小朋友到田汉大剧院进行文艺汇演。一路上,老师跟孩子们边走边聊。“你们知道田汉是谁吗?我们每天唱的国歌就是他作词的。”“田汉大剧院是不是很漂亮?可是60多年前因为日寇入侵,这里被大火烧得片瓦不留。就像歌里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幼儿经典诵读,是“诺贝尔摇篮”将智力开发与品格教育相结合的一大特色。

让两三岁的孩子背诵《论语》、《中庸》、唐诗、宋词,在很多人看来是私塾教育的翻版。谢庆不这样看。他认为,西方人从小念《圣经》,伊斯兰信徒天天颂《古兰经》,中华民族有那么多经典诗文,为什么却束之高阁,少人问津?从大处讲,这条流淌千年的文化之河不能断流;从小处看,它优美的韵律和文字,对孩子们是一种潜移默化,它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孩子们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熏陶。

“长幼序,友与朋”,“父母呼,应勿缓”,“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责任,诚实,自信,进取,许多孩子从这些伴随着音乐的吟诵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星期六,奶奶和朱博莛吃包子。博莛平时最爱吃馅儿,不爱吃皮,这天却把包子馅儿掏出来直往奶奶嘴里塞。“奶奶,老师说‘融四岁,能让梨’。我三岁了,包子馅儿以后都归您。”

听到这些,楚辞泰斗文怀沙老人亲赐墨宝 “春兰于秋菊,长无绝于终古。”著名学者郭齐家教授不住赞叹 “学习经典,弘扬民族精神,北有圣陶学校,南有诺贝尔摇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