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增加城市垃圾、损害消费者利益、俗化社会风气――这几大“罪状”让过度包装成为众矢之的。如何正确选择和妥善处理包装及包装废弃物,被全社会所关注。由此,“绿色包装”这一名词也逐渐为国人所熟悉。然而,“绿色包装”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废弃物容易处理的包装是否就是“绿色包装” 我
了解包装品的生命周期
“绿色包装”也称为生态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小,对人体健康安全卫生,能够循环使用或再生利用,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发政告诉记者,发达国家规定“绿色包装”要具有低消耗、再利用、再循环、获得新价值、可降解等特点。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人类生态学会副主席、国际生态城市协会副主席王如松教授说:“‘绿色包装’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问题。”他认为,“绿色包装”的内容包括包装品的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
王教授介绍,最早的生命周期评价由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发起。1969年,该公司针对饮料包装瓶的评价研究试图从原材料的采掘到最终的废弃物处理,进行全过程跟踪与定量分析,来决定哪种包装瓶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对资源使用的压力最小。
很多消费者觉得凡是纸包装就是“绿色”的,对此,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塑料包装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蔡明池认为,“绿色包装”应是从材料、制品加工到废弃物处理全过程都环保的包装;不能断章取义,片面地认为废弃物容易处理的包装就是“绿色包装”,就是有利于环保的。
绿色包装材料有哪些
纸、玻璃、塑料和金属是现代包装的四大支柱,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制开发是“绿色包装”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任发政教授向记者介绍了目前绿色包装材料的几大种类:
――重复使用和可再生的包装材料。瑞典等国家的聚酯PET饮料瓶和PC奶瓶的重复再用达20次以上;荷兰与美国公司对PET容器进行100%回收再生利用。
――可食性包装材料。澳大利亚昆士兰土豆片容器公司,研制出一种可食用性的盛装炸土豆片的容器,其中添加了酸、辣、咸味道以及熏味、酱味、鸡味等不同风味,使得容器的味道并不亚于土豆片的味道。在日本,利用从壳类提取出来的脱乙酰壳多糖,制造出一种可食用性包装,用它包装的快餐面、调味品等可直接放入锅内烹调。
――可降解材料。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结束使用寿命之后,可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
用土豆淀粉和纤维混合制作的网兜盛水果,可减少大量水果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
绿色包装:别无选择之路
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副秘书长车相福认为,有四个因素影响我国绿色包装工业发展:其一,投资结构失调。废弃包装处理项目极少进入规划管理和投资者的“盘子”。其二,绿色包装后期产业内容没有纳入国家规划。其三,国家没有对包装环保项目明确投资和税收等优惠政策,无法吸引大规模民间投资。其四,科技投入不足,民间和社会投入无法满足需求。
任发政教授认为我国当务之急是开发新型绿色包装材料,取代原有的污染性材料。此外,食品包装工业产品占包装行业的70%左右,废弃物对环境污染最严重,任教授认为可食性包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但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应在品种开发、性能改良和降低成本上下大功夫。我国还急需对包装废弃物进行有效回收和利用,建立健全回收体制。
据悉,如今在德国,谁购买不可再生材料包装的矿泉水、啤酒及软饮料,政府就要向他征收强制性押金。顾客只有在喝完饮品后将空包装送回到当初购买的店家,才可以返还押金。采访中,蔡明池秘书长的一个观点给记者印象颇深:面对包装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人们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一种行动。保护环境,可能就要失去一些便利,甚至付出较高的代价。选择“绿色包装”常常意味着付出更多的金钱和关注,但人类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