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职业学院
转变思路打造人才新高地
作为烟台市加工制造业的“领跑者”之一,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无论是品牌,还是薪水待遇的诱惑力都是很强的,可在去年,他们到本地20来所技工学校跑了个遍,硬是没找着一个模具工!
如今,这种模具工的短缺局面将成为历史。作为教育部“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项目”试点院校,烟台职业学院今年已确定在机械工程系设立模具、数控、现代制造技术等三个专业,投资600多万元建起数控实训实验室,使学生有了动手操作场地。今年,他们的目标是,争创“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将学院的重点专业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烟台市提出了打造胶东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规划,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黄金和食品加工制造四大支柱产业。这给烟台市人才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受过良好基础理论教育和经过大量实际操作训练,动手能力很强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要围着市场转。”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潘玉耕认为,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烟台职业学院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等相应专业,积极培养中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创新观念铸就职教新模式
烟台职业学院锁定学生“动手能力比本科生高,知识能力比中专生强”的“两高”目标,着力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同时,又提出“多证书”的目标要求,即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毕业证书外,同时还拿到一个或几个技能资格证书,使学生具备适应不同岗位的任职能力。目前烟台职业学院设立了劳动技能鉴定站、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国家数控工艺员考试等一系列技能培训考点,可以组织全国多项等级考试。
在烟台职业学院,当你看到那些身穿工作服,双手沾满油渍,正在指导学生实习的“师傅”,兴许就是一位教授或者博士。烟台职业学院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实行倾斜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既有教师资格,又有高级职业技能证书;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相关行业的专家。在引进有一定企业实践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补充教师队伍的同时,又派遣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到企业实习。这“两条腿”,使烟台职业学院的师资力量空前增强,目前,全院700余名教职工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276人,博士、硕士以及在读研究生78人,“双师型”教师96人。
联合办学铺出就业新天地
记者在采访中,恰逢烟台胜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正在与烟台职业学院签署《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和《企业奖学金联合发放协议书》。根据协议,烟台职业学院每年将为“胜地”公司订单式培养两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人才50人。今年以来,已有十数家企业与该校签订类似协议。
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一班人认为,特色教育培养出适应半岛加工制造业要求的合格人才,这是保证毕业生就业率的基础。近年来,烟台职业学院不遗余力地为学生铺路架桥。一方面,聘请烟台市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专家教授组成烟台职业学院建设与发展顾问委员会,广泛听取他们对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建议,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同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合作办学关系,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借助它们的资金优势、设备优势、专业技术人员优势,缩短教学与生产第一线的距离;三是与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管理水平较高,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培养和使用合作关系。
目前,烟台职业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前不久,学院还接到了来自境外的120多份1000多个就业岗位订单。从2001年到现在,全校已有101名毕业生通过由国家授权、资质优良的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分别外派到日本、加拿大等7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从事管理、技术加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