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湖北大学2002级文科试点班学生全部一次性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优秀率达到20%。“这是文科试点班通识基础教育阶段意料之中的成果。”――该校教务部门负责人不无自豪地说。
“文科试点班”是湖北大学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块“试验田”。对于文科试点班的培养模式,该校副校长、文科试点班专家
修订本科培养计划培养通识人才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湖北大学不断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全面修订了本科培养计划,提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求真务实的品质和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人才”和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和多种学科复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教学理念。围绕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从2002年开始,在化学类、体育类等八个学科大类中试行分大类招生,拓宽专业培养口径,按照学科大类构建共同的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平台,实行一、二年级基础课打通培养,三、四年级根据个人爱好、特长、学习成绩、社会需求等分专业进行分流培养的模式;并在每个专业制定了辅修、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和双学士学位培养计划,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学习;与20多个国家、地区3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联系,签订了合作办学、学生和教师交流、学术交流等框架协议。
为加强通识教育,该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内在优势,每学期开设80门以上的全校公共选修课,规定文科类专业学生必须选修3个学分的自然科学类课程,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必须选修3个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生四年内公共选修课须达到11个学分以上。该校每年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20余门,开辟专家论坛、教授论坛、博士论坛、人文讲坛和沙湖论坛,聘请校内外人文学者、文学名流讲学、作报告。
多年来,湖北大学坚持走“课堂实验、课外科研和社会实践三结合”之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2003年,该校与省教育厅共同筹资640万元,建立了湖北省属高校中首个物理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基地,为课堂实验教学搭建了新平台。同时,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广大学生紧跟学术、科技知识前沿,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性研究。仅2003年就为学生科研立项专门投入经费近40万元,加大了对学生科研的扶持力度。还单独设立创新学分,要求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不低于8个学分。通过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去年举行的全国、全省“挑战杯”竞赛中,共获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17项;新闻学专业2000级学生崔露利用寒暑假等课外时间撰写的长篇纪实文学《情系上甘岭――记上甘岭战士的妻子们》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为该书题写书名,该书出版后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实施“质量工程”筑牢教学质量
进入21世纪后,湖北大学颁布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和《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高举“永恒的主题”旗帜,以质量工程为抓手,筑牢本科教学质量生命线。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近3年来,该校不断采取措施,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汉语言文学和物理学2个专业已被列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为加强课程建设,该校在“八五”、“九五”期间进行了五批重点课程建设,现已有省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19门。配合课程建设,该校着力加强教材建设,近3年来,编写出版教材近100部,其中《武术》、《旅游规划与开发》入选国家“九五”和“十五”规划教材,《武术》还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
近三年来,通过突出和强化本科教学地位、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湖北大学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该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居于湖北省高校前列。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和被录取人数不断上升,今年,该校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74.4%。1998年以来,该校学生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和英语竞赛中获得奖励140多项。该校男子足球队多年来在湖北地区高校中稳居“霸主”地位,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飞利浦足球联赛”中屡创佳绩。在近几年的高考招生中,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已经远远超过该校计划人数……面向未来,该校党委书记罗永根同志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作为湖北省属高校的龙头,湖北大学将始终坚持“质量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方针,打造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品牌,扎实推进跨越式发展目标,实现湖北大学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