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仰望星空时,会看到什么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是科学的,也可以是文化的,并且可以是文化的不同层面的,如宗教的、神话的、哲学的、文学的等等,时代越古老,属于科学的层
星空的含义又不是星空自给的,而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正如苏东坡所说的那样:“南箕与北斗,乃是家人器;天亦岂有之,无乃隧自谓。”来自不同社会背景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样的天空现象的解答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同样是北斗七星,中国人说它是天帝的马车,古希腊人说成是美女卡利斯托(Cal-isto)变的大熊,北美印第安人则称之为七兄弟。
关于夜空中的星座命名的来源、意义以及其中包含的故事,人们熟悉的大多都是古希腊的系统,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天文学所用的88个星座系统就是从古希腊传统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因为古希腊充满浪漫色彩的星空故事系列书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多种。但是,中国古代也有自己一套独具特色的星座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是把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搬到了天上而建立起来的。可惜的是,今天的人们对这个体系及其丰富的文化底蕴知者甚少。不过这也并非偶然,因为写这样一本书,是需要苛刻条件的,要求作者对天文学、中国古代的天文星占学、古代史、民族学等众多领域都要具备较深的造诣,所以长期以来没有合适的人选来完成这个任务。
陈久金同志早在1976年就开始和民族学家合作,跑遍了祖国的西南西北地区,深入到民间采访调查了十几个民族以及古代的匈奴、契丹等的天文知识,开辟了中国天文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久金同志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阅读这本书,同时可以起到认识中国星座、学习中国历史,以及通过与星名有关的历史故事,加深对星座的认识、理解和记忆的三重目的。”依我看,这本书带给读者的还有更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的层面,这种集天文学和传统历史文化知识普及于一书的作品,对于读者自然是十分难得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对于祖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天文学的弘扬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工作。(此为中科院院士席泽宗为陈久金著、群言出版社出版的《星象解码》一书所作序言,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