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当上院士,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凡称得上院士的都是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特别有建树并得到广泛公认的学术权威。而且,无论是同行私下议论,还是公开评价都应是一致的。这一印象是我在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学习的五年期间逐步形成的。
分配到工作单位后,特别想在实际工作中做一条船的完
当初自己申报院士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大胆尝试的。1994年10月,中国工程院组建后,单位领导叫我填写申报材料。仔细研究了标准和条件并对自身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感到自己的弱势是:学历低、资历浅;知名度和公认度差,一直做默默无闻的具体工作。而优势是:获奖多,档次高;成功主持研制了多种国内首次自主研发的船型;培养了多名研究生,独自撰写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编制了多项船舶行业标准等等。
经过半年的漫长等待,在接到当选院士通知的一阵高兴过后,我脑子里不时闪出多年前在学校里形成的“院士高不可攀”的印象,“自己到底够不够院士水平?”在不断反思中,我想通了一些问题:水平是相对的,高度是无限的。我应该更加努力,不断向上攀登,稳扎稳打地爬上一个又一个山头,直至顶峰!
在院士证颁发座谈会上,望着证上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这句简明扼要的话,一时竟想不出说什么。我很爱研究舰船,满脑子都是船的事,便说道:“我觉得当院士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退休,可以继续工作,搞我心爱的船”,另外我还表示:“今后绝不做有损院士形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