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老华侨学普通话

2004-06-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美]陈国英 我有话说

在美国,华人为了保护自己,互相关怀照顾,以及继承祖先传统,建立了许多宗亲团体。这些团体,组织很正规,定期举行恳亲、祭祖以及文体、教育活动,起到了团结华人、教育华人后代的作用。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一位中文补习学校的校长推荐到××宗亲公所担任国语班的教师,而且事先讲好,要用中国内地的

拼音法教普通话。当我第一次踏入他们的课室时,听到热烈欢迎我的齐声广东口音:“老(lóu)师(xī),早(zǒu)晨(shěn)!”有的还补充道:“老师好(hǒu)”我回答道:“大家好!对不起,我没有‘走神’,也没有‘吼’呀?”听懂了的人立即哈哈大笑起来,没听懂的人却愣头愣脑地望着我,我就在黑板上写出“早晨走神”“好≠吼”,并注上拼音字母,说明广东话和普通话的差别及表达方式的不同。

参加学习的数十人中,有80多岁的老翁,有60岁左右的富态绅士和雍容华贵的太太,还有三四十岁打扮时髦的中青年男女。

当我发问:“先生女士们,请你们回答,为什么要来学普通话?”他们立即七嘴八舌,叽叽喳喳议论开了。老公公们说:“青年时在广州学过国语,来美后几十年从未讲过国语,现在想学习提高,以免得老人痴呆症!”引得一阵哄堂大笑。中年人说:“我们想去中国做生意、旅游,不会讲国语不方便啊!”年轻人则说:“我们的工作使用电脑,常常要输入中文,不会用拼音很难办!”

他们中间,多数人能听懂一些普通话,但没机会讲;极少数人有时能讲一点儿普通话,却又在某些音节或语调上露出了广东话的马脚;有几个人完全听不懂普通话。而我呢,刚好和他们相反,基本上听得懂广东话,但要讲出来还未达到“麻妈地”(马马虎虎)的水平,他们笑我说的是“中国北方广东话”。

幸好,我在准备教课前,学习参考过著名语言学家王力编写的《广东人怎样学普通话》一书,也自编了《广东话和普通话的对照、比较》参考资料发给他们。在教他们讲声母、韵母时,特别下功夫教他们练读广东人最难发好的音,如:f、g、k、h等,他们老是混淆不清,把“喝水”读成“科水”,把“上课”读成“上fuó”(无此同音字);有的人发不好翘舌音zh、ch、sh、r,却可以发好平舌音z、c、s,而有的人又正好相反;很多人发不好舌面音j、q、x,说“飞机”是“飞给”,“吃鸡”是“食该”,“欺负”是“黑负”,“西瓜”是“噻瓜”,“猪肉”是“驹肉”……矫正发音时,除要求他们看我的口形外,我用纸板做了不同部位和形状的肉红色舌头,钉在口腔剖面图上,让他们观看、领会,渐渐地,他们终于能较准确地发音了。

但他们说话和读课文时还是南腔北调。在读课本《问天气》、《订机票》的会话时,其中有“昆明四季如春”,“我的机票座位一定要靠窗户”的句子,有人就读成了“昆明司机愚蠢”,“我的机票座位一定要靠娼妇”,当我写出这些不同声、韵、调的汉字给他们看时,读错的人立即伸出舌头笑了,说:“好在今天学了这句话,否则订机票时‘要靠娼妇的座位’,岂不闹大笑话吗?”有的人读会话很不自然,像唱自编调子的歌,怪怪的,引得全班捧腹大笑。在练习声调时,除练同声、韵的顺序四调外,也练不同音节的顺序四调或逆序四调及各种重复调等形式,有意识地将“中华语调,非常好记”这句不同音节的顺序四调话语放进去,有的人就连连点头说:“是呀,中国人学习自己母国的语言,应该是能学得好好的啊!”他们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更加有信心了。

学得多,学得好些了,他们就要求教读唐诗,教唱“国语歌”。许多老华侨都会用广东话背唐诗。我则用拼音字母组成的词汇将唐诗一首一首地抄在大纸上,让他们按普通话拼读练习。绝大多数能念得不错,但离开拼音朗读就变味儿了,“床前明月光”变成了“从前明月弓”,“举头望明月”变成了“几头汪明月”;“春眠不觉晓”变成了“春眠不过宿(xiǔ)”,“花落知多少”变成了“花落鸡多小(xiǔ)”。

学员中有好几对夫妻,有的还是任总长、主席、部长职务的大大小小侨领。其中一对50岁左右的夫妇,男方识中文、懂英语和台山话;女方是在美出生的华裔,英语很好,也懂台山话,但中文一字不识。刚开学时,他俩对我讲的话完全听不懂,还需找旁边略懂普通话的人翻译。后来先生逐渐听懂我讲课了,就为他太太翻译;太太学拼音很快,但念出来不知是什么意思,他就用台山话译给她听,有时还教太太认点中文。看到这对夫妇,我不禁想起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中国演出的秧歌剧《夫妻识字》,他们就像那剧中夫妻一样互帮互学,互助互乐,共同进步啊!到中秋节开晚会时,全班学员公推这位先生上台用普通话朗诵唐诗了。

说到唱“国语歌”,他们那股热情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每次课前一定要唱15至20分钟,首先是我教读歌词两遍,然后集体朗读一遍,矫正他们某些字词的发音,再跟着影碟、卡拉OK唱。唱的内容,从中国古老的民歌、抗战歌曲到内地港台的流行歌曲都有。记得在一次节日大沙龙里,全班学员上台表演大合唱,还有人表演二重唱,一曲《我的中国心》和另一曲《在松花江上》,那几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及“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响彻整个大厅,的确是催人泪下,热血沸腾,我也被他们的中国心震撼得热泪盈眶。

在学唱张明敏曾演唱过的《中华民族》这首歌时,歌单上标明是“中华民族”,而影碟上的字幕却是“中华民国”。据说这首歌先是来自台湾,香港演员唱时就改为“中华民族”了。我就建议:为了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还是唱“中华民族”好。许多人点头表示赞同说:是呀,“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嘛,唱“中华民国”不符合史实,还是唱炎黄子孙同属的“中华民族”好!

是的,生存在世界各地的中华民族子孙,尽管生活背景、政治倾向不同,但都是同一条根,同样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拥的同样的母语和文字,是永远也舍不掉、割不开的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