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不久前结束的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前来参加会议的教育部部长周济对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有数字表明,河南高等教育近5年的发展超过了过去50年的水平,您认为最值得总结的做法或者经验有哪些?
蒋笃运:
首先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使“科教兴豫”战略得到全面落实,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而且始终从河南省情出发,全面考虑到教育结构、高校布局、多元化投入等问题,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河南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弥足珍贵的经验。
记者: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蒋笃运: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调整,河南省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明显增强。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比1998年增加22个和212个。研究生在学人数,由1998年的1935人增加到现在的8465人,增长了三倍多。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结束了无国家重点建设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历史。
郑州大学“211工程”“九五”建设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十五”建设项目已顺利启动,并成为教育部和河南省共建的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大学材料加工、凝聚态物理,河南农业大学的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学科进入了国家重点学科行列。郑州大学建立了教育部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实现了与教育部共建;河南师范大学细胞分化调控重点实验室实现了与科技部共建,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分别建立了国家橡塑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项改革不断推进,激发了高校的发展活力。按照国家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河南实际,采取“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形式,对高校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原隶属国务院有关部委的12所普通高校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增强了我省高等教育办学实力。组建了新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和河南工业大学,为创建名牌高校奠定了基础。12所专科学校先后升格为本科院校,提升了办学层次,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成立了26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初步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省高等学校95所,其中普通高校72所。18个省辖市均有了高等学校,高校布局趋于合理。
记者:高校重新组建实现教育资源科学整合,是近年来比较普遍的做法,河南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质量和规范?
蒋笃运: 对此我们协助省政府制定了严格标准,并派出检查组调查近几年合并组建的高校实质性合并情况,是否做到了“五个统一”;新设置学校的办学行为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违规违纪、乱办学、乱招生和擅自举办校外班等情况;各有关学校的举办者在审批设置高等学校时,承诺的征用土地、校园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对合并组建学校没有实质性进展、新设置高校办学行为不规范的,将减少招生、暂停招生。
记者:教育发展必须与投入同步,河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蒋笃运:根据河南省情,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社会力量办学得到较快发展。从1999年开始,省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5年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每年省级财政新增财力的近一半投入了高等教育。同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试行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初步形成了政府投入、学校收费、银行贷款和民间资本注入的多元化投入体制。1999年以来,河南省高校利用贷款达63亿元。与此同时,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办高等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河南省有民办高校8所,民办高校在校生已达4.2万人。需要补充的是,毕业生就业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河南今年有大中专毕业生28万人,比2003年增加近4万人,加上过去未能就业的毕业生沉淀到今年的,全省实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将突破30万人。目前除了继续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我省还建立了毕业生就业率、待业率公布制度。确保2004年的就业率高于2003年的水平,使河南教育始终保持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