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世纪 新校园 新生活

2004-06-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懿颖 我有话说

“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日前在北京落下了帷幕。这次展演充分体现了“新世纪,新校园,新生活”的崭新气息,荡漾着青春的热情和艺术的魅力,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就,并在很大程度上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丰硕成果。同时,展演以艺术教育的

独特视角,传达出现代教育的理念,带给我们十分有意义的思考。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艺术还给孩子

展演把舞台还给了孩子。这里所展示的不是对艺术技能技巧的追求,不是老师导演成果的角逐,不是各个学校名次的竞赛,更不是利益的追逐,它展示的是学生美好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舞台,清新而不媚俗,真实而不娇柔,热烈而不浮华。这是来自孩子们内心的艺术,是和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融为一体的,不是剥离的,外在的,重硬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这就为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活力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表现其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从整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圈可点。

像北京四中的合唱声音和谐,音质纯净,表演自如,艺术处理自然流畅。我想,这些聪明的孩子在歌唱中体会到的是对艺术的完美追求,对细节的雕琢,对和谐的向往,对自我心灵的释放,对艺术美所呈现的优雅、朴素、高贵的精神品质的领悟,还有对自我行为的克制和分寸感的把握。这样的教育无疑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这也正是我们强调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意义之所在。艺术教育一旦能够走出为应试教育服务,为少数学生服务,为经济利益服务的误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艺术还给孩子,我们才真正找到了艺术教育的真谛,艺术教育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崇高使命。

尊重艺术规律,还艺术以本来面目

无论音乐还是美术,都是表现的艺术,它的功能是情感的表现。“展演”二字突出了艺术表现的本来,淡化或者说弱化了它的比赛功能。这种积极正面的导向引导孩子们专注于艺术,专注于自己的心灵,真诚地去追求艺术的情感表现。他们歌唱不是为了表演,不是为了比赛。还有什么比专注于歌唱本身所传达的快乐更纯粹,更迷人,更令人陶醉呢?这样,孩子们在舞台上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也同样显露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这种充分尊重艺术规律的教育,无疑更能发挥艺术教育所蕴涵的巨大的情感教育功能。

再者,进入展演阶段的艺术作品题材内容广泛,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呈现出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甚至还有一些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现代风格的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这里没有空泛的概念和枯燥的说教,艺术教育脱去了它沉重的外衣,更加显现出它的内在灵魂――美的力量。艺术的美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绝大多数作品以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简言之,以艺术的美潜移默化地陶冶和美化着人的心灵。应当说,这也正是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而独立存在的根本价值。

农村艺术教育大有可为

展演还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和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艺术教育所蕴藏的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比方说来自西藏的小歌手,他们朴素的服装,简单的手风琴伴奏,掩盖不住其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那宽广的音域,嘹亮的音质,奔放的热情,质朴的艺术表现,是那样令人动容。艺术的生命力是那样神奇地孕育在孩子们的心里。还有像来自青海、广西、延边、赣州等边远地区和中小城市孩子们,也都表现出惊人的艺术才华。毫无疑问,是艺术教育造就了他们,及时地给了这些孩子发现自我、挖掘潜力、展示才华、发展能力的机会;更是艺术教育使他们在并不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提升了生存质量和精神品质。艺术教育给了他们一个温暖而灿烂的世界。我们无限感慨:要是城乡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艺术教育,那该有多好啊!

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在目前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尖锐矛盾中,艺术教育是不是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东西呢?在追求教育公平、公正的时代潮流中,怎样为城乡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公正的艺术教育机会呢?在巩固、提高和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艰巨事业中,艺术教育可以有什么样的作为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