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银商之争”反思

2004-06-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尚劲 我有话说
经典的经济学教科书在讲到合作与博弈时,大都以“囚徒困境”作为例子来说明市场竞争者基于博弈的合作或不合作所能导致的种种结果。囿于篇幅的限制,我们不妨只交待从囚徒的下场中所引申出的两个结论:如果每个人(囚徒)都采取对自己有利的策略(即所谓“优势战略”),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则每个人都在促使导致他们
各自最坏结果的出现,此其一;其二,如果每个人都采取利他策略,或遵守使各方利益平均最大化的协议,就会导致对各自最为有利的结果出现。

教科书的结论总是抽象的。不过,眼下在深圳发生的因刷卡手续费高低而引发的“银商之争”,倒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又具体的事例。

事情的原委人们都已清楚,简单说就是银行要从商家刷卡交易额中扣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而商家则要求降低费率;在银行拒绝降低费率的情况下,商家干脆关闭刷卡终端,迫使消费者使用现金进行买卖交易。

市场经济的逻辑前提之一,就是假定市场的主体“皆为利来”。由此,银行和商家为己牟利的动机似乎并不应该受到什么责备。但是,在市场牟利的行为并非是无限制、无制约的。那些只顾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没有一个能摆脱“囚徒困境”的困扰,深圳的银行和商家也绝不会例外。商家把刷卡交易额降低至零,固然可以使银行取费难以实现,但同时也必然降低商家自己的销售量;当然,银行也不会从商家降低交易量中获取任何收益,相反,商家限定现金交易的措施,在并不中止刷卡系统折旧过程的同时,必然会导致银行工作量的增加……银行和商家都以为他们掷向对方的是一把可以迫使对方降服的匕首,而实际上,他们扔向对方的乃是一个既伤害别人但也会殃及自身的飞去来器。若此,深圳的“银商之争”会有赢家吗?

可以想像,对于已经从使用由银行投资的刷卡系统中尝到甜头的商家来说,被从刷卡交易额中扣除手续费,无异于在其身上剜肉,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银行免费为其“贴膘”。但是,银行也自有银行的算计。在刷卡逐渐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后,银行及时亮出刀子欲行剜肉之举则一点都不令人意外。这次银行选择从深圳“开刀”,就是因为深圳的刷卡交易量要占其全部商业交易量的19%,这一数字为全国之最。

不过,银行“欲擒故纵”也好,“先予后取”也罢,说起来也并不构成其永久放弃取费、或商家可以把免费“午餐”永远吃下去的理由。其实,我们知道,银行凭空扔下的“馅饼”砸着的并非“冤大头”,而商家留下些许“银路”通行费也绝不会伤及自身的筋骨――银行和商家都没有那么“无辜”,在取不取费、取多少费的问题上,可供他们谈判、并达成既令双方满意又与社会合意一致的协议的余地还大得很。

宁肯得不到点滴之利也绝不向对方让步的银行和商家,在此一回合的博弈中,各自所依据的不是利益,而是脾气。当然,这样的脾气不是市场的产物,也很难在市场上持续地膨胀与弥漫。的确,这种脾气已经很难用教科书中的原理去理喻,但是,它们却颠覆不了教科书中的原理。当下深圳的银行与商家要想摆脱“囚徒的困境”,缘何要和摆脱地球的引力一样难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