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种被称为“恐怖文化”的现象正悄悄地在一些校园流行。一些学生爱看封面上充满“尸”、“鬼”的恐怖书,有的学生还看恐怖电影,打恐怖游戏,听恐怖故事。这种“恐怖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另类时尚”,非常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值得全社会警惕。
“恐怖文化”最初出现在成人的世界里。与恐
青少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他们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都不足,显然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害于“恐怖文化”。他们一方面可能因为恐惧而生胆怯,造成今后面对人生自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恐怖文化”本身缺乏正确的道德价值,涉及暴力、迷信、凶杀等内容,会给青少年的人生观带来错误导向。过多接受恶的、残暴的、不美好的事物,会导致学生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和不好的品性,甚至养成暴力行为倾向。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要让学生远离“恐怖文化”,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的共同努力。某些学生对“恐怖文化”的偏爱,反映出他们对生活目标和价值缺乏科学判断。学校和家长要向学生讲明“恐怖文化”的危害,增强他们的鉴别能力,培养其自觉抵制“恐怖文化”的自律性。同时,“堵”与“疏”要结合,引导他们树立健康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尽量为他们提供健康的、有益身心的缓解情绪的途径和方式,解决他们的心理困境。要用科学的知识、纯洁的文字等对他们进行思想的调养。最重要的是要深切关爱学生,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压力问题和情绪问题,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某些商家利用中学生心理弱点,推出“恐怖文化”的产品,缺乏应有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是大众文化商业化急功近利的表现。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规范文化市场,对这种文化产品的流通加以过问,严格把关,并尽早出台一些相关的法律规定,避免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要针对校园“恐怖文化”现象进行长期监督,对顶风作案者应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