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强调创新的全球背景和大众化条件下高校学生就业压力骤增的特有国情,在为我国高校方兴未艾的创新创业教育注入强劲的需求动力的同时,更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亟待探索、需要各方面协同破解的全新课题。
高等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更大范围和更广层面上创设一个让广大学生发挥个性、发展潜能、完善人格、提升境界,使创新创业素质得到实际锻炼的适宜而宽松的环境。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型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念;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
有专家认为,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我们应把中国教育注重知识,学生勤奋、踏实、谦虚,与美国教育注重智力开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兴趣广、视野宽、胆子大、敢冒险结合起来;把中国教育强调知识的严密、完整、系统,与美国教育注重掌握知识的内在精神和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把中国教育强调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与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自立、开拓结合起来;把中国教育强调求实的作风与美国教育追求浪漫的风格结合起来;把中国教育“学多悟少”与美国教育“学少悟多”结合起来。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更新教育理念方面,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因袭式传习教育观,突出人才素质的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培养“专家型”人才的教育观,突出人才素质的综合性;转变传统的“专业对口”的教育观,突出人才素质的基础性;转变传统的“知行分离”的教育观,突出人才素质的实践性。从教育观念看,器具型教育应被智慧创造型教育所取代;从教育目标看,知识型、智力型、专才型培养目标应被复合型、创造型、发展型和国际型培养目标所取代;从教育过程看,知识灌输式和知识习得式教育应被知识激发式和知识识得式教育所取代;从教育管理看,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的教育应被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所取代;从教育方式看,简单灌输、自上而下的授受关系应被双向的理解互动关系和相长相进关系所取代。
在微观领域、实践操作层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首先要坚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国际化视野为学生构造一个既符合国际化规则、又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然后要由过去倡导的知识掌握型学习转变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应该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完全必要的,问题是掌握知识并不是终极目的,因为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老化,关键是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习力的能力。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提供一个能力基础。再次要在坚持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大力提倡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坚持基本规格要求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相结合。要在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上下功夫,而不是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培养所有的学生。积极试行“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即学生入学后前两年按照学科大类培养,夯实基础;二年级后实行分流,学科学术型人才通过试办“实验班”培养,强化基础性、理论性,积极鼓励并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深造,提高考研率。最后要以研究性教学取代原有的灌输式教学,大力提倡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按照“抓住知识点、强化系统性、加大训练力度”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讲授方法的改革;在此基础上,通过讲授方法、多媒体课件、实验实践各教学环节的整合和优化,不断提高课程、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大力开展包括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理解的实验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创业性活动、面向社会培养学生潜能的展示性活动、凸显学校优势的特色性活动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展示大学生的潜力素质,培养学生自学成才的浓厚兴趣和强烈进取心。通过健康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氛围的熏陶构建大学生成才的人格品质。坚持弘扬主旋律,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的相互和谐,创造自谦、自信、务实、超越的优良校风,营造公平竞争、追求卓越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民主、兼容并包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浓郁的学术空气和良好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