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保护生态环境
“穷乡僻壤,荒凉冷清”一直是昔日济南南部山区的代名词,但如今它却成了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人气飚升的旅游休闲好去处。
近年来,济南市南部山区大搞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开发了野生动物世界、红叶谷、跑马岭等一系列旅游景点。每年来此旅游休闲的人络绎不绝,从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胶东,郁郁葱葱的沿海防护林带,南起日照,北达莱州,像一条绿色的项链,镶嵌在山东半岛的千里黄金海岸。目前,龙口市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58.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60平方米。
为了加快生态市建设,并从根本上改变村庄缺树少绿、生态脆弱的状况,东营市今年投资1920万元,实施了家园绿化工程。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该市北部村庄缺树少绿、生态脆弱的状况,真正把农村建设成为绿树环绕、生机盎然的“生态村”。
如今,山东省上下正掀起了一股从保护环境入手,建设生态省的热潮。
切入点:发展循环经济
经济的高速发展绝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我们再也不能走传统经济‘生产―污染―再治污’的老路了!”王玉春是山东斥山水产集团董事长,他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最佳切入点。
王玉春分析说,推进生态省建设首先应该着眼于生态经济建设,引导经济活动进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模式。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其实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这样可以使资源在这种循环中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同时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才不会让子孙后代陷入资源枯竭的困境。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认同。2003年,山东省经贸委会同税务部门共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05户,综合利用电厂51户,这些企业年可利用工业固体废物2500万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它们将在税收方面享受优惠政策。目前,《节能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及山东省的《节能条例》、《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都对企业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
着力点:抓好系统工程
“生态省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山东省人大代表、葡萄种植专家曹玉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曹玉波认为,山东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战略,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体现了政府决策的高水平。
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许多人认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水火不容。但文登市对此作出了相反的回答。这几年该市在招商引资中坚持环保审批“一票否决”,仅去年就拒绝外来污染项目9个,总投资额达1500万美元;关闭污染企业10多家;环保投入3亿元,其中仅污水处理厂就投入1亿多元,为此,他们获得“全国环保模范城”称号。文登市的努力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去年,该市实际利用外资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1%。不少外商说:“我们看重的就是这里的生态环境。”
山东在建设生态省中有众多优势条件,像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及全省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等等,在发展经济中,合理利用这些优势,对建设别具特色的生态省至关重要。在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应重点解决山东特有的生态问题。民建山东省委副主委王福泰指出,要构建生态省,首先要建设生态城市,而且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态城市的定位,如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应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省会城市则要定位于政治型生态城市;沿海有区位优势和对外经济联系密切的建设海滨型生态城市。目前,像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都已开始着手构筑各具特色的滨海生态省城市,众多内陆城市也在积极制定生态建市的有关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