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亟须建立综合性海洋大学

2004-06-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辉 夏桂廉 我有话说
“人类已进入海洋世纪,可是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还有许多空白,我国至今还没有一所综合性海洋大学,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综合性海洋大学 ”浙江海洋学院常务副院长应启肇教授、副院长黄建钢教授5月下旬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

开发海洋要讲科学

应启肇、黄建钢认为,21世纪是海洋

世纪。随着地球上人口剧增,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大陆的资源已日益枯竭,人类已把眼光转向海洋。所谓“海洋世纪”就是人类将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海洋。的确,海洋中有人类需要的石油等矿产资源、水资源、海生动植物资源,人们正在把开发大陆经济的方法应用到海洋上。海洋正面临着与大陆相同的被无节制开发和利用的命运。应、黄指出,近几十年来,人类的过度索取已使海洋资源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某些海洋资源已枯竭,气候变幻无常,海平面快速上升,污染日益严重,赤潮频繁出现。

但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曾有过一个响亮的口号 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理教科书上就是这么说的。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可是才过去半个世纪,媒体上已在惊呼 “舟山渔场没鱼了 ”野生大黄鱼已卖到800多元一斤。舟山11万渔民中已有3万人面临失业,不得不改行从事海水养殖或转向远洋捕捞。

理性地开发海洋需要大量综合性人才

21世纪的海洋已危机四伏 过度的捕捞使“海洋牧场”生态开始失衡,海涂养殖已导致严重的海涂荒漠化,近海污染有70%来自陆地……人类除了向海洋索取资源,还能为海洋做些什么 “我们再不能像掠夺大陆资源一样掠夺海洋资源了,要尽快采取对策,防止掠夺式的、无节制的索取,人类应理性地开发海洋。这就需要对海洋进行研究,需要培养大量既懂海洋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人才。

应、黄认为,比较而言,我国掌握海洋自然科学的人才相对较多,但却缺少既懂海洋自然科学,又懂海洋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综合性人才。据应、黄介绍,我国内地目前有1560多所高校,其中与海洋有关的仅10多所。此类高校始以农科为主,工科为副,围绕捕捞、养殖、加工设置专业,后增加了航海航运、海洋生物、海洋环境、船舶修造等专业,逐渐形成农、工、理并举的局面;而综合性海洋大学则要在农、工、理的基础上再增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等专业设置。

办好海洋类综合性大学关键要转变观念

谈及建立综合性海洋大学的理由,应、黄认为,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加大,而人类对海洋的研究还有许多空白,但大学培养的人才一般都是结构比较单一或者素质不够综合。可能引起对海洋进行综合研究的方面有 海洋心理学。人们在面对海洋、海上旅行、海洋作业、海上作战中都可能引发海洋综合症。这种心理现象值得研究。它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海洋行为。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尽人皆知,而对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却鲜为人知。海洋交通史,海洋文化交流史,海洋战争史,海洋科学与技术史的研究基本还是空白。目前涉海类高校培养的都是专业人才,长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使人们在思维方式上严重局限在专业上,只强调专业知识,忽略综合性,导致隔行如隔山的局面。而综合性人才容易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

建立综合性海洋大学,不仅政府要加大经费和政策投入,而且学校要完善办学思路和模式。要调配和充实师资力量和研究人员,把全国对海洋研究有兴趣的人才组织起来,展开对海洋的综合研究。应、黄认为,真正投入大的是专业性大学,而由海洋学院转为综合性海洋大学,不仅投入不会增大,反而使其综合性效益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应、黄强调,办好一所海洋类综合性大学最难的并不在钱,而在思维和观念。人们已经习惯分析性的思维方式,而对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却感到十分陌生。要办好这样一所大学,要使尽可能多的海洋科学家们从狭义的“海洋”概念上跳出来,朝综合性的“海洋”方向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