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建一流岗位任职教育院校 (图)

2004-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工程兵指挥学院政治委员 蔡冬梅 少将 我有话说

工程兵指挥学院政治委员蔡冬梅少将

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

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第15次全军院校会议对院校体制编制进行了一次结构性的调整改革,将院校划分为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和生长干部学历教育院校两类,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将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院校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创新对策,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适应培训任务和组训方式的变化,调整办学思路:办学思路是院校育人的根本理念,是指导学院建设与发展的灵魂,只有确立正确的办学思路,才能保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我院转型为任职教育院校后,主要承担中初级工程兵指挥人才、参谋人才的任职培训和军事学研究生教育任务,不再承担生长干部学历教育任务。院校类型和训练任务的变化,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根据学院在新型院校体系中的定位,瞄准军事人才培养的制高点,确定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发展方向和教学指导思想,要在为军队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上有所作为,在为军队的改革和建设、为军事斗争准备、为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提供理论支持上不辱使命,充分发挥院校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功能、军事理论的创新功能、武器装备的试验功能、为领导决策和部队建设提供智力服务的咨询功能。要把人才培养的重心由注重学员素质的全面发展、着力打牢学员发展潜力,转变到着力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上来。

着眼信息化战争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任职教育院校要着眼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对新型军事人才素质的新要求,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特殊需要,明确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要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工程兵指挥人才的“摇篮”、创新工程兵军事理论的“中心”和为总部、部队提供咨询服务的“智库”,就必须在新的起点和更高的层次上,重构各级各类工程兵军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坚持以有利于增强任职能力、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有利于增强综合素质的原则,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型,使新型工程兵军事人才具备丰富的信息知识、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熟练使用信息化装备、驾驭未来信息化战争。使指挥人才能够在较高的科技素质上“复合”,参谋人才能够以较深的科技功底“谋划”,专业人才能够在科技创新上发挥“专长”;能够经受住各种复杂局面的考验,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具备领导部队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指挥信息化作战的综合素质,切实履行“打得赢”、“不变质”的两大历史使命。

注重任职能力生成,创新教学体系:任职教育院校必须紧紧围绕岗位任职需要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以研究的问题或课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重组知识体系,构建新的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一是要增强课程的综合性。设置课程既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高度分化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趋势,又要满足任职岗位的需要,建立融指挥、管理和技术于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突出综合课程的地位。要以增强学员的任职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育的综合水平为途径,实现军事教育的综合集成,进一步实现由单一专业型教育为主向指挥、管理型综合教育模式转变。二是要以提高学员综合能力为重点,坚持宽口径、跨学科设置课程。要围绕部队作战、训练、管理和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岗位任职需要出发,突出能力培养和实践课程的地位。由注重课堂和书本教学到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由偏重培养专业素质向注重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军事指挥素质并重转变。三是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坚持课程的先进性和针对性。根据我军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和我军作战要面对强敌以劣胜优的客观需求,瞄准世界新军事变革前沿,着眼发展,突出特色,改进课程设计,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进一步实现由传统课程体系向与双重历史任务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转变。及时将军事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以及军事斗争准备研究的最新成果纳入课程体系,围绕“打得赢”、“不变质”的根本要求,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和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构建内容更新、结构优化、体系完备的新型课程体系。

与时俱进,是时代的要求;追求卓越,是院校的传统。我们必须认清使命,明确方向,抓住机遇,深入探索信息时代办学治校的特点规律,积极推进院校教育的整体转型,努力建设一流的岗位任职教育院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