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说领导爱文学

2004-06-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蒋元明 我有话说

近一两年,收到过几位从政官员的赠书,还参加其中两三人的作品研讨会,有诗词,有散文,仔细翻翻他们的东西,还有一定的艺术品位。这些人有的坚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并非全是附庸风雅,而是有一种文学情结,他们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来打造文学,自得其乐,也以此为荣。

再认真研究一下,发现这些“文

官”有几点共同之处,一是喜欢结交文化朋友,尊重人才,平等待人,官气比较少;二是比较注意形象,为官比较正,想给老百姓办点实事,忧国忧民;三是不良嗜好少,对拉拉扯扯,跑关系走后门、要官买官等腐败现象比较讨厌,对迎来送往、吃吃喝喝一套不感兴趣,对金钱名利也比较淡泊……

中国历史上是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所以大多数做官的,都会吟个诗作个文什么的。现在不同了,做官也讲文凭,博士学士遍地流,但会吟诗作文的则不多。许多官员讲话,上午讲下午讲,这儿讲那儿讲,滔滔不绝,靠的是讲稿,有秘书事先准备好了,不用自己费事。春节前,一个朋友说他特别忙,忙着给领导写东西,有工作总结,有经验交流,还有民主生活会发言。秘书出了大力,流了大汗,理当回报,提拔重用,于是就形成了有特色的“秘书现象”。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两任秘书都当了高官,就是一例。所以,官员不事事依赖秘书、自己动手写讲稿已是难得,还能作诗著书,那就更难能可贵了。

试想,今天的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调整,竞争激烈,灯红酒绿,诱惑多多,人心容易浮躁,急功近利。官场上,一会儿讲文凭,一会儿讲政绩,一会儿讲年龄,有的地方还要讲背景、讲关系,实在是应接不暇,劳心费神。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静下心来读读书,作作诗,写写文,那得有多大的定力啊!

从一个人的喜好,是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位和情操的。喜欢打麻将、

酷爱赌博的,除了“认赌服输”这个优点还能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好酒贪杯、整天醉眼朦胧的,最值得夸耀的也不过是“一口闷”之类的干脆。擅长吹牛拍马、阿谀奉承的,除了“会说话”还能有多高的评价?而喜欢读读书,看看诗的人,最起码他身上少了一点庸俗,少了一点粗俗。特别是事业有成、在一定官位上的人,不需要这“敲门砖”了,更多的是把书当朋友,将吟诗作文做为业余爱好,调节情趣,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现在说谁“没文化”,并非他是文盲、没文凭,而是缺少文化修养,一身俗气,没有品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文化”的官员身边围着的那群人,被重用的人,能有文化、德才兼备吗?你叫这样的官员远小人、亲贤士,岂不是缘木求鱼吗?

仔细分析那些落马的高官,有几个是爱读书、爱文学的主儿?倒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忏悔时都说“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这虽然有避重就轻、开脱之嫌,但毕竟也道出点实情。如今提倡“学习型”的社会,做“学习型”的人才,对为官者来说,尤为重要。这不光是为着提高从政的能力,充充电,更重要的是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品位的人。做官先做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起点高,追求高,见贤思齐,志存高远。正所谓学而知不足,有文乃高。

当然,什么事一掺假就会变味。搞件文化外衣包装包装,弄点诗文附庸风雅也容易成为时髦。有的人逢场作戏、胡诌几句顺口溜也充斯文;利用权力把包括秘书写的讲稿之类拼凑成书以装学问;几笔赖字就敢到处题词书匾充当书法,等等,似已成公害。但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这类假货能骗得了谁呢?很容易露出马脚的。

每次到杭州,游西湖,见到白堤、苏堤,就想到白居易、苏东坡两位大诗人,他们不但诗写得好,官也当得不错,有诗名,也有政声,是中国官场上的楷模。只是这样的后来者太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