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解放艺术生产力

2004-06-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

6月,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迷宫》火爆京城,实际市场运行演出17场,总票房达262万元……《迷宫》真的成了迷宫,许多人到处打听:北京儿艺资金自给率只有32%,往年年收入仅仅100万元左右,竞争力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强劲?

大市场等着艺术家们去开发

北京儿艺影响很大。成立17年

来,很辉煌,很优秀,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拿过文华大奖……谁不是从孩子长大起来的 谁不知道北京儿艺 连新加坡人、日本人、美国人都在自己的国家看过北京儿艺的演出。

如果你问:“北京儿艺是谁的?”准保问出一片迷茫来。最典型的国有事业单位,每年收入百万元左右,财政拨款300万元左右。但是,苦恼很多,想法也不少,想发展,想把市场做大,想争世界一流,就苦恼力不从心,苦恼运行着的半个大锅饭体制。

北京儿艺是谁的?谁来爱护谁来关怀?儿艺一位领导说,如果谁的也不是,那么就谁也不会像爱护自己的身家性命那样爱护这个团体。

儿艺钱不够花。如果没有国家拨款,事实上,仅仅靠演出的票房收入,职工们的收入也就够将将就就过日子。这样的经济状况,能够维持目前的创作水平已属不易,更别提搞精品剧目。

没钱,市场运作能力当然就不足。据有关人士介绍,“我们的剧本来源单一,主要依靠自己的创作人员,或者偶然的外边关系;演出则是自己联系,通过校长和老师去组织,没有专门的经纪人和策划者。”

全国有3亿少年儿童,北京有300多万,中国儿童产品市场潜力太大了,仅动画片、漫画书及其衍生品每年就有200亿元的市场。然而,我国儿童文化艺术的生产、制作和传播还停留在实力弱小、经营粗放、发展乏力的阶段,与国际先进的生产模式相比较,我们明显缺乏竞争力。当美国、日本制作的卡通片牢固吸引了儿童视线的时候,当孩子们的手里把玩着舶来玩具的时候,我们不仅丧失了一个庞大的文化市场,传统文化资源也在慢慢流失,民族的精神传承也面临着潜在断裂的危险。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北京市成立了儿艺改制领导小组,重点研究了儿艺产权改革问题,先后设计了十多个股本结构方案,最后,北京青年报社认购2831万股,北京文化设施运营中心认购423万股,北京电视事业开发集团认购300万股,北京高校房地产开发总公司认购300万股,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认购200万股。公司股份总额4054万股,每股面值1元。

儿艺有人说:“股东们个个思路敏锐,眼界开阔,走在市场和时代前沿。他们脱离了儿童剧本身的局限,从全社会的角度审视和思考儿童艺术的创作、生产,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感到,儿童剧创作拥有非常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

由于市委领导非常重视儿艺的改革,并经常指导这次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决策者充分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对于员工们所关心的退休、医疗等事关个人利益的敏感问题进行了解,并及时提出反馈,董事会成员与员工进行了多次对话……实实在在消除了大家的顾虑。

人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了。许多人说:“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未来是我们自己的了,赶紧学习,赶紧补课,得把剧团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才行。” 

打造儿童文化产业链改革了,一下子从“政府支配下完成交给的任务”的事业单位,变成一个既确保社会效益又追求市场利润的企业,儿艺开始了一系列的市场运作。

20万元重金公开向社会征集一部儿童剧剧本;投入300万元制作大型魔幻儿童剧《迷宫》;千方百计邀请来编剧史航、著名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香港形体设计大师詹瑞文、著名音乐人三宝和日本、英国动漫大师……许戈辉、何炅、金海心、美眉组合等演艺界名人也纷纷加盟,剧组还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最优秀的演员和相关杂技演员、魔术师、舞蹈演员……

20万元征集一部儿童剧剧本,300万元排一部儿童剧,在中国简直就是破天荒;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寻找最好的编剧、最好的导演、最好的音乐人、最好的形体设计师……同样破了天荒。

《迷宫》的演出,还推出了与剧情有关的玩具、T恤衫、剧中人物形象、徽章等产品,力求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产业链。据悉,仅5月19日首场演出就销售出《迷宫》产品1万多件,首轮演出结束,相关产品销售额近20万元,相当于过去20场演出的票房总收入。

新儿艺的未来怎么样?公司长远发展的主营业务和战略目标已经确定:在大力做好儿童剧主业的基础上,还将围绕主线放射发展,逐渐形成庞大的产业链条,其产品将包含戏剧、影视、音乐、游戏、卡通制品、玩具……艺术产品的销售空间也将不再局限于剧场和舞台,而会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占领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大空间、大阵地。

短评:儿艺改革的启示

本报今天发表的北京儿艺体制改革的经验,确实值得人们深思。通过北京儿艺的体制改革,我们看到,只要体制改革的方向对路、措施到位,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单位就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潜能,拓展广阔的市场空间,创造出令各方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北京儿艺通过体制改革解放艺术生产力的效果令人振奋。它们的经验再次证明,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单位在体制上改革与不改革的结果大不一样。只有建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和创新机制,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单位才能形成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营造出一种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从全国来看,当前不少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单位的运行机制仍旧与北京儿艺没有改革前的机制相类似。可以想象,如果都能像北京儿艺那样锐意改革,他们将释放出怎样的能量!说到底,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单位体制改革的目的,就在于艺术生产力的解放。解放,“解”什么,如何“放”?北京儿艺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解开观念束缚、解开体制羁绊,放开思路、放手建立新机制的过程。

中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是好素材层出不穷、好作品源源不断的时代。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单位面临着良好的体制改革环境。在现实中,历史有故事,生活有素材,创作有潜力,演员有能力,市场有容量,观众有渴望,能否创造出令人民满意的文化艺术产品,就看体制机制对头不对头,文化艺术的生产力解放没解放。我们相信,有北京儿艺这样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单位一定会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大解放文化艺术生产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