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步入辽宁省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仿佛跨越时空,走进56年前那场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鏖战。“七一”前夕,锦州市的中小学生纷纷来到这里参观,了解东北解放战争过程特别是辽沈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辽沈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59年,1988年新馆落成开放。馆藏文物11000多件,通过图表、照片、实物,展现了从19
纪念馆负责人告诉我们,最近辽沈战役纪念馆进一步优化了对未成年人教育的服务措施,实行了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免票,个人参观半票,家长带未成年人参观未成年人免票。为便于小学生参观,纪念馆还降低了展台高度,为未成年人到这里接受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
利用资源优势强化教育功能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首,锦州是辽沈战役主战场,对未成年人再现和传播这段光辉的历史,是时代赋予辽沈战役纪念馆的使命,也是其独特价值和优势所在。这个纪念馆十分重视文物的征集、注录和研究,加强对文物内涵和教育价值的提炼,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件文物的教育功能。
根据战史和陈列的需要,纪念馆组织人员到全国十几个省、市征集文物,行程数万公里,征集到的珍贵文物有彭真同志的公文包和陈云同志的棉背心等23件。在征集文物的过程中,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的前夜,一位名叫尚志杰的解放军战士给新婚妻子杜郁琴写了一封家书。战役胜利后,杜郁琴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她收到的是一张“烈士阵亡通知书”。由于不知丈夫牺牲时的具体情况,杜郁琴一直抱有丈夫能生还的幻想,50多年来,她一直把丈夫的信缝在贴身的衣服里珍藏。直到有一天,她的一位亲戚从辽沈战役英名录碑廊上看到了尚志杰的名字,她闻讯赶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在碑廊前凝视、抚摸着丈夫的名字,久久不肯离去。后来这封信被纪念馆收藏,作为精品文物展出。
为适应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纪念馆在改进展出方式,增强教育感染力上下功夫,填补了国内陈列艺术上的多项空白。特别是《攻克锦州》全景画馆为国内首创,彩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是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的开山之作。精美逼真的绘画、高科技的声光电效果,增强了青少年观看的兴趣。
研究教育对象改进宣传方法
参观过辽沈战役纪念馆的人,对讲解员的解说留下了深刻印象。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讲解员着重讲述辽沈战役中著名的战斗英雄、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把党史和革命史深深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为了增强教育效果,纪念馆吸纳馆外资源,邀请董存瑞生前战友郅顺义、爆破英雄翟文清等10多位老英雄来纪念馆为青少年观众作报告。他们还利用纪念馆的资源优势,实行馆校联合,使其成为锦州市50多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许多学校把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列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并聘请纪念馆的讲解员担任校外辅导员。由讲解员组成的“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团”和“演讲小分队”,深入到机关、部队、社区、企业,为群众作报告200多场,举办主题演讲50多场,听众达3万多人次。
为纪念辽沈战役胜利50周年,纪念馆举办了“辽沈决战”大型巡回展览,在辽宁省14个城市巡回展出,历时1年,行程4000多公里,讲解1820场,接待观众40万余人次。群众反映,这样的展览,犹如把辽沈战役纪念馆搬到家门口,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辐射作用。近年来,纪念馆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网上辽沈战役纪念馆”,充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精心打造了一个信息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