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简述

2004-07-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俭 我有话说

文化作为一种“力”,在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中怎样发挥其作用?日前,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在黑龙江华安工业集团召开研讨会,探讨“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徐惟诚、周叔莲、贾春峰等专家学者与企业实际工作者同堂切磋,共献良策。

与会同志认为,东北地

区老工业基地企业的发展之所以相对落后,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老化,关键原因是思想、观念陈旧。改革体制、机制,转变思想、观念,都离不开做人的工作。而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文化人、文而化之”;必须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观念的力量、管理的力量、作风的力量、形象的力量、品牌的力量等,从而用文化力培育竞争力,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周叔莲指出,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先进文化之于经济,至少有三种作用:一是指引方向;二是增强动力;三是促进发展。困难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精神的滑坡;兴盛的企业各有各的做法,但有一点是相通的,这就是文化的引领。实践证明:文化强、实力弱者兴;文化弱、实力强者衰;文化强、实力也强者胜;文化弱、实力也弱者亡。因此,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企业,一定要重视文化力的作用。

如何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来自辽、吉、黑三省扭亏脱困企业的实践,给了人们启示:

―――摆正“道”的位置,“道”正事兴。“道”即企业之“道”,亦即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经营哲学、经营宗旨。大家认为,这种“道”,在企业振兴发展中弥足珍贵,特别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企业里更举足轻重。黑龙江华安工业集团是一家建立于新中国诞生之初的特大型国家骨干军工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陷入极度困境之中,连续六年成为全国亏损大户。1997年,组成新的领导班子后,提出新的治厂理念:“成败在人,休言结果都在天,竭尽人力可回天;命运在人,不信现状都是命,安身立德皆养命”,并在这些理念的贯彻中破除等、靠、要、闹的观念。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企业呈现出良好局面,受到胡锦涛、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

―――发挥“魂”的作用,“魂”强体魄。“魂”即企业之“魂”,亦即企业精神。大家指出,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企业就一定要重视铸魂炼魄,以文化人。吉林石化曾被誉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却成为东北地区有名的亏损大户。进入新世纪,形成了“创业兴企,敬业报国”的企业新精神,取得扭亏脱困的胜利,重新跨入先进企业行列。

―――坚持“本”的聚合,“本”牢“根”壮。“本”即全体员工,亦即企业之根。研讨中大家形成共识: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必须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企业振兴的关键,人是企业发展的目的。把人置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就要改进对人的管理,变“行为控制”模式为“自主管理”。徐惟诚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领导素质决定管理水平,管理水平体现领导素质;员工素质决定企业风貌,企业风貌体现员工素质。

研讨中专家学者还提出,企业文化绝非是“嫌贫爱富”的文化,它既可以“锦上添花”,也能够“雪中送炭”。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与生产、经营、销售紧密结合,与加快科技进步紧密结合,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与转换经营机制紧密结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