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迎战“电荒”

2004-07-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盛夏的用电高峰还未到,各地缺电告急的声音就已经响起。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赵希正指出,今年我国出现了近20年来最严峻的缺电局面,预计夏季全国电力缺口达3000万千瓦。发改委、电监会公布的信息则表明,今年有24个省 区、市 拉闸限电,全国缺电!

目击短缺之“最”

“我们这里

的电力日负荷曲线都快拉成水平线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人的心电图成了一条直线意味着什么。”浙江电力一位专家的话令人震惊。

众所周知,电力有两大特性,一是生产、输送与消费同时完成,二是不可储存性。而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24小时持续用电,因此在不同的时段会出现用电量的差异。正常的电力日负荷图是起起伏伏的波浪线,夜间是低谷。应对电力短缺经常会提出需求侧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晚间低谷的电量。

但记者在江苏、浙江这两个全国最缺电的省份采访时发现,由于需求侧管理做得十分到位,张家港、江阴等市的用电高峰已经出现在夜间。浙江1 5月日均用电负荷率为94.4%,最高用电负荷率为97.8%。同期,浙江125兆瓦及以上统调燃煤机组平均设备利用小时高达7131小时,而世界平均水平是4000多小时。各项数据表明,江浙两地的发供电调节能力已趋于极限。

这些数据令外国电力专家难以置信,难道中国人都不睡觉了 这些数据也令业内人士担忧,正如一个人长期满负荷工作会让心脏停止跳动只留下一条心电图的直线一样,电力长期满负荷供应安全隐患巨大。

尤其令人不安的是,尽管如此满负荷供电,电力缺口依然很大。今年1至5月,江苏电网拉闸限电损失电量8.06亿千瓦时,5个月中有141天拉闸限电。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庄虎卿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除了春节期间的10天外,浙江每天都出现严重的拉闸限电现象。

不折不扣的“硬缺电”来了。

6月28日《杭州日报》一版头条的标题十分醒目―――“缺电 杭州面临的一场公共危机”。

“要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战胜缺电这场公共危机。”这是杭州市委书记提出的口号。

如何驱逐“电慌”

迎战“电荒”是一场考验。

现代社会对电的依赖已深入到“骨髓”。如果突然停电,电梯会出事故,楼房的供水会停止,空调要停转,道路上的红绿灯会消失,电脑的崩溃则将酿成一场涉及各行各业的大灾难。“抢购蜡烛”早已不是断电最令人焦虑的景象。

避免“电荒”引发“电慌”,是对政府部门、供电企业能力的大检阅。

今年夏天,各地由于短缺造成的拉闸限电已无法避免。但如何拉闸怎样限电却是有大学问的。该拉闸时不及时拉会使整个电网因超负而瘫痪,该拉闸时乱拉一气同样会造成社会的混乱。

为了使缺电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各地都根据负荷预测将可用电量进行了指标划分,并依据连续供电的必要程度,明确了在必须拉闸的情况下先拉谁力保谁,希望通过做细工作,控制用电户,尤其是工业用电大户的负荷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如浙江省提出有序用电的目标,将全省用电缺口分为七级错峰限电方案,并提出压减用电的8项措施和具体要求。

然而,指标分得再合理再细致、宣传做得再到位也很难使大家自觉执行,原因很简单,少用电就意味着利润损失,谁会甘心白白扔掉就要到手的大笔金钱 发展中的难题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解决。在南京,虽然夜晚的城市因缺电而显得很暗,但老百姓基本生活并没有受缺电的影响。南京所依仗的是一套叫做无线电负荷管理系统的设备。通过这套系统,供电企业不仅可以对企业进行用电监控,还能够随时拉闸停掉超负荷用电的企业用电,同一线路上的其他用户却不会受任何影响。

目前南京市已经有2384家企业装上了负荷控制设备,占全市企业工厂的80%。尽管南京供电系统在今年的严峻形势下没有承诺绝对不会出现大面积停电,但通过相关的停电应急方案和保供措施,却可以力保居民正常用电,就算停电也会在半小时后恢复。

浙江以民营企业为主,一些地方的电力缺口近50%。萧山的情况颇有代表性,由于这个工业强区经济快速增长,去年以来电力供需矛盾越来越大。拉闸就成了主要的限电手段,个别地方停电最长超过了一星期。外商集体到政府上访,老百姓四处投诉。

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都装上负荷控制装置不现实,从管理体制入手是今年萧山摸索出的新办法,将以往的大锅饭改成“分锅吃饭”,负荷指标分配到30个包干单位,形成大家自我管理、各负其责、互相监督的局面。有序用电使企业避免了突然断电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也得到了保证。

“电荒”何日能除

“今年将是缺电最严重的一年。”江苏省电力公司新闻发言人殷琼告诉记者,“随着明后两年一批发电机组的投产,电力严重短缺的局面有望得到缓解。”

从去年开始的“电荒”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为迅速应对短缺,去年以来,各地新上发电项目创下了历史之最。

但电站容易建,“电荒”却不是仅仅靠建电站就能够解决的。

说起“电荒”的原因,可以列出好几条,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电力的旺盛需求,其次是对电力需求增长预测不足导致电力建设相对滞后,第三是去年以来水电来水严重不足,使沿海各省雪上加霜。

但有一组看似与电没有直接关系的数据却透露出“电荒”的又一个真正令人焦虑的原因 2003年,我国的钢铁、煤、铝和水泥的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1%、31%、25%和40%,但中国的GDP却仅占全球的4%。重工业的爆炸性增长与中国相对而言的经济规模极不相称,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正是高耗能的重化工业的超速发展使电力紧上加紧。

去年,我国的钢铁、水泥增长分别高达125%和91.6%,今年一季度又分别达到107%和104%。相应地,今年我国一季度的GDP增长是9.7%,但电力增长却达到了创纪录的15.7%。

一项统计表明,去年我国出口电解铝127万吨,而一吨电解铝生产需要1.6万度电,相当于去年我们出口了200亿度电。

历史的经验表明,如果任由高耗能产业发展,靠高耗能产业带动中国的GDP增长,“电荒”会周期性出现。而且会愈演愈烈。

能源战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未来20年,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驱动,中国的电力需求将增长200%,这意味着煤炭生产需要增加26座兖州煤矿,水电要增加4.3个三峡,核电要建20个大亚湾,为了配套,还需要用20年时间建立起美国用50年时间增容的电网容量。

即使中国真的有那么多煤可以用来发电,有那么多资金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能源基地建设,我们有没有那么多的道路、车辆和运力实现这一切

目前各地的情况都表明,一方面“电荒”频频,一方面大型电厂却不得不为缺煤而停机或申请减出力。在浙江、江苏,许多电力系统的人始终因为缺煤而悬着一颗心,一般在汛期到来前,大型电厂贮煤应达到10天的用量,但目前有些电厂只有6天甚至更少的贮煤。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多次发出通知,要求铁路部门保证电煤的运输。而煤的价格始终难以控制地上涨。

一个国家也如一个有机体,不平衡的发展不可能长久。

正如外电所说,中国的能源问题如果没有一套长远解决的方案,投资环境会趋于恶化,可持续增长的目标将无以为继。

消除“电荒”必须从根源处下功夫。

有关人士指出,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的落实,过快的投资增长正在逐步降下来,同时电耗能产业的不合理增长也正在得到有效的遏制。

告别“电荒”虽然还要假以时日,但相信不会太远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