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学报创新步履维艰

2004-07-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蕾 我有话说

近年来,国内一些报刊对高校学报如何创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报界同仁见仁见智,高校学报应突破综合性的办刊模式,以专题化为主的办刊方向大体形成共识。我国的学术期刊是从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过来的,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社科学术期刊对科学的繁荣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作用没有充分地凸显

出来,在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组织基础构建上还缺乏足够的准备,也给高校学报的创新带来重重困难。例如:

人们对学术期刊的认识产生误区,观念形成定式带来消极影响。高校学报在学界人士的印象里,是学术大拼盘,这些印象在人们的头脑里似乎已经成为定式。高校学报要创新,往往不易被人理解。

社科学术期刊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学报创新缺乏体制上的支持。在微观层面:高校一般不设杂志社,学报在高校属教辅单位。第一种情况:学报由学校有关领导直接兼任管理,主管期刊工作的校领导在其管辖的多项工作中,与教学科研有关的工作自然当放在首位,期刊工作是从属;因此,提出期刊创新的问题,难以得到主管期刊工作的校领导的有效支持。第二种情况:学报在学校出版社领导下归属二级管理,出版社的主要任务是出版教材和图书,期刊和图书虽都同属出版业,但业务思路不尽相同,在竞争场上属两大“战场”。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期刊要创新与发展的问题,一方面,因为业务思路不同,另方面,出版社出书的任务重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大,客观地决定了不会给予期刊创新相应的支持。 学报以专题化、多学科研究为主的办刊方向,出现两难境地。难题一:办专题化、多学科研究为主的社科学术期刊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刊号批不下来,原因是国内已有社科期刊四千多种,需要控制总量。难题二:办专题化、多学科研究为主的学报,在传统期刊中,一是需要引入参与决策的专家群体;二是随之带来的组织结构的变化,这会带来各种权力的重新分配,形成了个体阻力和组织阻力。

知识创新受体制因素影响,高校创新机制不活。办好社科学术期刊需要知识创新来支撑。在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方面,因为高校的科研活动往往随着行政组织的树状结构走,与科研组织的网状结构不相匹配,缺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因而,使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创新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高校具有多学科、人才集聚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的独特优势,为高校学报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办好我国社科学术期刊,当把加快高校学报创新的步伐提高到格外重要的位置和议事日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